
刑具名。 唐 代酷吏 來俊臣 所造。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枷棒》:“ 唐 時 則天 朝, 周興 、 來俊臣 羅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勝數。 俊臣 特制刑獄,造十枚大枷……四曰‘著郎臣’,棒號郎臣。”
“郎臣”是一個曆史術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但根據權威資料,主要解釋如下:
“郎臣”的權威解釋為唐代刑具名,與酷吏來俊臣直接相關。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可參考《中華古今注》等文獻。
郎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包含“郎”和“臣”兩個部分。下面是對這個詞的詳細解析:
郎臣的部首是“豆”和“臣”,其中“豆”是上部部首,而“臣”是下部部首。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7和6。
郎臣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車攻》一篇中。在古代,郎指的是君主身邊的侍從官員,臣則是指為君主效力的人。所以郎臣在這裡代表了君臣之間的關系。
郎臣的繁體字為「郞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以郎臣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郞臣」。其中,“郞”字中的“豆”上部分更加明顯,而臣字在古時候的寫法中較為簡化。
1.朝廷重臣們圍着皇帝,形成了簇擁之勢。
2.他是國家的忠誠郎臣,一生都為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郎才女貌、郎窈窕、忠臣義士、廉臣清官。
官僚、臣子、奴才。
君主、國王、皇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