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頭公的意思、筆頭公的詳細解釋
筆頭公的解釋
筆公。 宋 楊伯嵒 《臆乘》:“古人自以公稱者,獨 範蠡 曰 陶朱公 ;人號之者, 古弼 曰‘筆頭公’。”參見“ 筆公 ”。
詞語分解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筆頭公”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詩詞中,其含義及背景可歸納如下:
1.基本詞義
- 指代對象:指“筆公”,即古代人物古弼的别稱。古弼是北魏時期的重臣,因性格剛直、文筆犀利,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稱為“筆頭”,後人尊稱其為“筆頭公”或“筆公”。
2.來源與典故
- 據宋代楊伯嵒《臆乘》記載,古弼因直言敢谏,被君主贊為“筆頭公”。這一稱號既體現其文才,也暗含對其耿直性格的褒揚。
3.文學引用
- 元代楊維桢在《碎玉杯》中寫道:“唐太弟,謝君罪,比君筆頭公,榮名千萬載。”
- 金朝趙秉文《古北口》亦有提及:“日暮圍場來野鹿,令人長憶筆頭公。”
這些詩句均以“筆頭公”表達對古弼風骨的追憶與贊譽。
4.延伸含義
- 該詞亦可泛指文筆出衆或性格剛直之人,但核心仍與古弼的典故緊密相關。
“筆頭公”既是對曆史人物的特定稱謂,也在文學中成為剛直文士的象征。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古弼傳》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頭公》是一個中文詞語,用來形容寫字非常快的人。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部首和筆畫:
- 部首:米
- 筆畫:10畫
來源:
《筆頭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文獻中,形容當時一位字寫得非常快的官員。
繁體:
《筆頭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研究,古時候的《筆頭公》可能以類似于「筆頭公」的寫法出現。
例句:
- 他是個真正的《筆頭公》,一封信隻需幾分鐘就能寫完。
- 這位作家速度之快真是令人驚歎,他簡直是個《筆頭公》。
組詞:
筆杆、文绉绉、字斟句酌、字正腔圓
近義詞:
神速、手快、迅捷
反義詞:
拖拖拉拉、緩慢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