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镂金的意思、镂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镂金的解釋

(1).雕镂物體,中間嵌金。 晉 王嘉 《拾遺記·魏》:“帝以文車十乘迎之,車皆鏤金為輪輞。” 唐 李商隱 《人日即事》詩:“鏤金作勝傳 荊 俗,翦綵為人起 晉 風。”

(2).特指古代貨币上的字或圖形向内低凹。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古錢》:“﹝ 王莽 大錢﹞復有錢背四出文者。榆莢,其文一曰五金,一曰五朱,殆分銖為二也。既有湧金,亦有鏤金。 開元 錢,有湧金月牙,復有鏤金月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镂金是漢語中兼具實用與美學價值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镂金”定義為“在金屬器物表面雕刻花紋或圖案的工藝技法”,其中“镂”指雕刻穿透物體的動作,“金”泛指金屬材質,包括金、銀、銅等貴金屬與合金。

二、工藝應用 在傳統手工藝領域,《中國傳統工藝全集》記載镂金工藝包含錾刻、镂空、掐絲等技法,廣泛應用于禮器(如商周青銅器)、首飾(如唐代金銀钗飾)、宗教法器(如藏傳佛教鎏金佛像)的制作。典型制品如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錯金雲紋銅尊,其紋飾深度僅0.2毫米,展現精密錾刻技藝。

三、文學意象 《中國文學意象研究》指出,自《楚辭·招魂》中“镂金錯彩”始,該詞衍生出雙重文學象征:既形容器物華美(如庾信“镂金盤龍”),亦被王勃、李白等用以諷喻浮華文風,形成“镂金錯彩”與“清水芙蓉”的美學對照。

四、曆史沿革 據《中國古代金屬工藝史》考證,早商時期已出現青銅器镂空鑄造技術,至戰國因鐵器普及推動錾刻工具革新,唐宋時期與捶揲、鎏金等工藝融合達到藝術巅峰,明清更發展出北京花絲鑲嵌、雲南烏銅走銀等地域性工藝流派。

網絡擴展解釋

“镂金”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òu jīn,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雕镂物體,中間嵌金
    指在器物表面雕刻花紋或圖案,并在凹陷處嵌入金箔、金絲等金屬裝飾工藝。例如晉代王嘉《拾遺記·魏》提到“車皆鏤金為輪輞”,唐代李商隱詩中也有“鏤金作勝傳荊俗”的描述。

  2. 特指古代貨币的凹刻特征
    用于描述古代錢币上的文字或紋飾呈向内凹陷的形态。如金代元好問《續夷堅志·古錢》記載王莽時期的錢币有“镂金”工藝,開元通寶錢币也有類似特征。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工藝實例,可參考《拾遺記》《續夷堅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洗班荊館保師變幻兵拿禍結鬓影捶擊篡位麤枝大葉典沒鼎折焚铄幹進個能格物緻知工架館谷故地禍亂活現簡截了當荊請糾耳九殒計望狂險樂融融樂侑靈巧吝書篾絲缪蔔目論鳥官女大十八變盤遊飯慶會入望沙潊神考慎刑視丹如緑時謀試樣式瞻適足私燭隨封鎖頓望燎委令圩田威尊文布無支祁悟宗鄉都銜令閑時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