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镂金的意思、镂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镂金的解释

(1).雕镂物体,中间嵌金。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鏤金为轮輞。” 唐 李商隐 《人日即事》诗:“鏤金作胜传 荆 俗,翦綵为人起 晋 风。”

(2).特指古代货币上的字或图形向内低凹。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 王莽 大钱﹞復有钱背四出文者。榆荚,其文一曰五金,一曰五朱,殆分銖为二也。既有涌金,亦有鏤金。 开元 钱,有涌金月牙,復有鏤金月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镂金是汉语中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镂金”定义为“在金属器物表面雕刻花纹或图案的工艺技法”,其中“镂”指雕刻穿透物体的动作,“金”泛指金属材质,包括金、银、铜等贵金属与合金。

二、工艺应用 在传统手工艺领域,《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记载镂金工艺包含錾刻、镂空、掐丝等技法,广泛应用于礼器(如商周青铜器)、首饰(如唐代金银钗饰)、宗教法器(如藏传佛教鎏金佛像)的制作。典型制品如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错金云纹铜尊,其纹饰深度仅0.2毫米,展现精密錾刻技艺。

三、文学意象 《中国文学意象研究》指出,自《楚辞·招魂》中“镂金错彩”始,该词衍生出双重文学象征:既形容器物华美(如庾信“镂金盘龙”),亦被王勃、李白等用以讽喻浮华文风,形成“镂金错彩”与“清水芙蓉”的美学对照。

四、历史沿革 据《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史》考证,早商时期已出现青铜器镂空铸造技术,至战国因铁器普及推动錾刻工具革新,唐宋时期与捶揲、鎏金等工艺融合达到艺术巅峰,明清更发展出北京花丝镶嵌、云南乌铜走银等地域性工艺流派。

网络扩展解释

“镂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òu jīn,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雕镂物体,中间嵌金
    指在器物表面雕刻花纹或图案,并在凹陷处嵌入金箔、金丝等金属装饰工艺。例如晋代王嘉《拾遗记·魏》提到“车皆鏤金为轮輞”,唐代李商隐诗中也有“鏤金作胜传荆俗”的描述。

  2. 特指古代货币的凹刻特征
    用于描述古代钱币上的文字或纹饰呈向内凹陷的形态。如金代元好问《续夷坚志·古钱》记载王莽时期的钱币有“镂金”工艺,开元通宝钱币也有类似特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工艺实例,可参考《拾遗记》《续夷坚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逞富虫言鸟迹磁北雌雄粗粝鹾咸大马爵二晋耏门发蒙啓滞番茹风宇焚林而畋怪道关东地方官塘骨笃犀龟背锦桂楫国历海带海蚀黄芦黄屋左纛回脸将本求利讲数简子金邱鸡絮讥摘蠲理聚偻狼奔鼠偷老鸹翎离旌丽曲柳衙猫腰民和莫侯腻粉牛蒡铺首钱龙宴起齿七子八婿散妓社祭申张适当其时世罗诗味属耳探细铁搭铁灰穨尔污宫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