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udge the books] 吝惜自己的書籍,不願意借給别人閱讀
張氏之吝書。——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吝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吝書指吝惜自己的書籍,不願意借給别人閱讀。該詞由“吝”(過分愛惜、舍不得)和“書”(書籍)組合而成,強調對藏書的獨占态度。
該詞最著名的用例出自清代袁枚的《黃生借書說》:“張氏之吝書。” 文中通過對比借書者與藏書者的心理,批評了不願分享書籍的行為。
“吝書”現象反映了資源稀缺時人的心理狀态。袁枚在文中指出,借書者因資源有限反而更用心研讀,而藏書者因易得反而不珍惜,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觀點至今仍具啟示意義。
《吝書》是一個中國成語,形容吝啬不肯借書給人或者傳授知識的人。其中,“吝”指吝啬,不願意分享;“書”指書籍、知識。
《吝書》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8。
《吝書》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見于明代謝震《謝文成公全集·卷七》:“秦非氏嗷嗷愛行善才,勸吝書學多。”也有傳說認為此成語出自《史記》中的史雲:“父子吝書者不共取重器。”
《吝書》的繁體字為「吝書」。
在古時候,漢字“吝書”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我無法直接提供準确的古代漢字寫法,請參考專業的曆史文獻與字典。
他對别人非常吝書,從不願意借出自己的珍貴圖書。
吝啬、吝啬鬼、吝啬家、吝願
吝啬、小氣、守財奴
慷慨、大方、樂于助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