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凡夫俗子之身。 晉 陸機 《淩霄賦》:“削陋跡於分丘,省遊仙而投軌,凱情累以遂濟,豈時俗之雲阻。”
“陋迹”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陸機以“陋迹”喻指世俗之身,與“遊仙”形成對比,體現對超然境界的向往。
總結來看,“陋迹”是一個偏古雅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抑或自謙的含義。
陋迹(lòu jì)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低劣、寒酸或簡陋的痕迹。它可以用來形容地方、建築物或事物的品質或狀态。
陋(lòu)的部首是阜(fù),陋的筆畫數為9。
迹(jì)的部首是辶(chuò),迹的筆畫數為7。
陋迹一詞最早來源于《詩經·小雅·北山》中的“惟此陋巷”一句,原指簡陋而又偏僻的小巷子,後來引申為指陋劣的痕迹。
陋迹的繁體字為「陋跡」。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陋迹的陋字常被寫作「婁」,而迹字常被寫作「蹟」。
1. 這座山村的房屋很陋迹,幾乎沒有任何裝飾。
2. 那個小餐館的裝修非常陋迹,一點也不吸引人。
3. 這個工作室的設備太陋迹了,根本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1. 陋劣:形容品質差、質量低劣。
2. 陋習:指不好的習慣或風俗。
3. 陋規:指有缺陷或不完善的規定或條例。
1. 簡陋:形容簡單、貧乏、不舒適。
2. 寒酸:形容衣着、生活等簡單樸素、貧寒。
1. 高雅:形容高尚、精緻、考究。
2. 豪華:形容奢華、富麗、豪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