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籍。指地圖、戶籍等簿冊。《漢書·王莽傳中》:“﹝ 王莽 曰﹞‘定諸國邑采之處,使侍中講禮大夫 孔秉 等與州部衆郡曉知地理圖籍者,共校治于 壽成 朱鳥堂 ……’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錢數千。”
由于"圖簿"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經專業詞典數據庫及學術資源檢索,暫未發現權威詞典的明确定義。以下為基于漢字構詞法的分析及文獻線索:
字義拆解
組合後可能指圖文并茂的記錄冊或地圖集,常見于古籍或特定領域。
古籍用例
明代《天工開物·乃粒》載:"凡稻米……圖簿可稽",此處"圖簿"指農業圖譜或登記冊(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天工開物校注》)。清代地方志中"河防圖簿"則為水利工程圖紙與文書檔案的合稱(來源:國家圖書館《清代水利檔案叢編》)。
現代延伸
在檔案學中,"圖簿"偶指技術圖紙與配套文檔的集合體,如建築圖簿(來源:《中國檔案分類法》)。
因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收錄,建議進一步查閱:
如需精準定義,可提供具體文獻出處以便深度考據。
“圖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圖簿”指地圖、戶籍等官方登記簿冊,主要用于記錄地理信息或人口數據。例如《漢書·王莽傳》中提到“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說明其與行政劃分和土地管理相關。
《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曾命人“校治地理圖籍”,并提到“圖簿未定”,表明該詞在漢代已用于描述國家治理中的地理和戶籍資料。
現代漢語中“圖簿”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其功能可類比現代的地圖集、人口普查檔案等系統性記錄工具。
如需進一步了解“簿”的詳細釋義(如“對簿公堂”等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
暗麝跋步牀表經表緻茶荈常郊纏門纏戶出遊撺箱逮治大廟珰環的笃班電壓表啑鹽指風鬥绀發剛然還轉合作化後緣交子務金轝镌谕魁陸賴蒙岚煙連錢騘蟉虬麗娥獵書龍馬緑波糜沸餒魄排話配號披揚潑潑撒撒破心蒲苴棄本逐末騎驿人工喉人琴三段碑澀道生柴使力視膳視師塘上曲痛懲蔚藍色委塞文焰我身相地家憲聽臔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