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的意思、不辜的詳細解釋
不辜的解釋
(1).無罪。《墨子·非攻上》:“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呂氏春秋·聽言》:“誅不辜之民以求利。”《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為奴虜。” 呂延濟 注:“言 巴蜀 父老無罪被殺,掠取孤幼,縛束以為奴僕。”
(2).指無罪之人。《書·大禹谟》:“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孔 傳:“辜,罪。” 唐 劉禹錫 《天論上》:“或賢而尊顯,時以不肖參焉。或過而僇辱,時以不辜參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奄人暴橫,多潛殺不辜。”
(3).不必,不一定。《大戴禮記·夏小正》:“‘鴂則鳴’。鴂者,百鷯也;鳴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時也。” 俞樾 《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一》:“辜,讀作‘固’。 襄 二十七年《公羊傳》‘女能固納公乎’、《秦策》‘王固不能行也’, 何休 、 高誘 注并曰:‘固,必也。’古或以辜為之。故《漢書·律曆志》注引 孟康 曰:‘辜,必也。’不辜,猶言不必。《詩·七月》篇‘七月鳴鴂’。是鴂之鳴盛於七月。今方五月,鴂或鳴或不鳴。故曰:‘其不辜之時也’猶言其不可必之時也。”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辜的解釋 辜 ū 罪:無辜。辜功(罪行)。死有餘辜。 負,背:辜負。 姓。 筆畫數:; 部首:辛;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不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無罪(形容詞)
指沒有罪過或過錯。
例:
- 《墨子·非攻上》提到“殺不辜人也”,即殺害無罪之人。
- 《呂氏春秋·聽言》中“誅不辜之民以求利”,意為誅殺無辜百姓謀利。
2.指無罪之人(名詞)
表示無辜的個體或群體。
例:
- 《孟子·公孫丑上》主張“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強調不傷害無辜的道德準則。
- 《書·大禹谟》提出“與其殺不辜,甯失不經”,意為甯可放過有罪者,也不誤殺無辜。
3.不必,不一定(副詞)
表示推測或不确定性,此用法較為罕見。
例:
- 《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其不辜之時也”,此處“不辜”通“固”,意為“必然”,引申為“不一定”。
補充說明
- 現代使用:該詞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 常見搭配:如“殺一不辜”“誅不辜”等,均強調對無辜者的保護或同情。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沒有辜負、沒有辜罪。它的拆分部首是“一”和“辛”,筆畫數量為9。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也有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作“不辜”。近義詞有“不負”、“不虧待”,反義詞可以是“辜負”、“虧待”。
以下是一些有關“不辜”的例句:
1. 我們完成了老師交給我們的任務,不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
2. 他經過努力,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沒有辜負自己的努力。
3. 我們應該盡力去幫助别人,不虧待别人的好意。
4. 志願者們用心去服務社區的居民,不辜負大家的信任。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