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技名。舞雙戟之類。《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論》“才蓺兼該”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自叙》:“餘少曉持複,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木戶。後從 陳國 袁敏 學,以單攻複,每為若神,對家不知所出。”
“持複”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作為武技名稱(主要見于古代文獻) 根據、等來源,該詞最早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論》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論·自叙》,指舞雙戟的武術技藝。例如曹丕自稱“少曉持複”,并提到雙戟被稱為“坐鐵室”,需配合盾牌使用。
二、現代語境中的誤用或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拆解為“持(堅持)+複(重複)”,引申為持續不斷、不停止的行動方式。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重新解讀。
建議注意以下區别:
持複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扌”和“複”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
1. “扌”為手部的意思,表明與手的動作相關。
2. “複”為反字部首,用來表示旋轉、複制或再現的意思。
筆畫
持複總共有10畫。
來源
持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邶風·靜女》中的一句:“以我無複靳耳”,意為沒有再責打我。後來引申為具有再次、重複、持續等意思的動詞。
繁體
持複的繁體字是「持複」。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持複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其字形為“殳”和“步”構成。殳表示戰争,武器的意思,步表示行走。
例句
1. 他常常持複錯誤,不去改正。
2. 學習需要持複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組詞
持續、持久、複制、複盤、複興
近義詞
重複、複發、複制
反義詞
停止、中斷、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