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競絿的意思、競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競絿的解釋

《詩·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 毛 傳:“絿,急也。” 朱熹 集傳:“競,強;絿,緩也。”後因以施政緩急適當為“競絿”。 清 錢謙益 《父國聘贈承德郎太仆寺寺丞》:“操仁心以為質,匪剛柔而競絿。”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入境》:“夫心知其故,競絿寬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競絿”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構成
    由“競”和“絿”組成:

    • 競:本義為競争、角逐,如《說文解字》解釋為“逐也”,引申為強力、進取()。
    • 絿:古義為“急”(毛傳)或“緩”(朱熹集傳),存在兩種相反解釋()。
  2. 核心意義
    原指“不過于強也不過于緩”,出自《詩經·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後引申為施政寬嚴適度,強調平衡與恰當()。

二、延伸與使用

  1. 政治語境
    清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治理策略,如錢謙益《父國聘贈承德郎太仆寺寺丞》提到“匪剛柔而競絿”,指執政者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寬嚴()。

  2. 現代理解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争奪權利或地位的激烈競争”,可能與“競”的現代語義遷移有關,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

三、總結

建議在學術或古文閱讀中優先參考《詩經》及清代注解,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竟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竟絿》(jìng l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盡頭、盡處、盡頭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竟絿》的拆分部首是“竟”(jìng)和“絿”(lǚ)。

“竟”的筆畫為12畫,讀音為“jìng”;“絿”的筆畫為7畫,讀音為“lǚ”。

來源

《竟絿》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地官》一節中,指的是祀典之後,官員送到城關盡頭的地方,作為祭祀儀式的結束。

繁體

《竟絿》的繁體字為《競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竟絿》的字形為竟(jìng)字旁邊為終字旁與有同管,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多種形式,現代漢字字形略有改變。

例句

1. 他們決定将友誼的象征留在那裡,将兒時的回憶留在了竟絿。

2. 祭祀儀式在竟絿處結束,人們敬仰地望着遠方,祈禱着美好的未來。

組詞

1. 竟然:意為表示事實出乎意料或超出預期。

2. 竟是:意為表達驚訝或探究的語氣。

3. 盡頭:意為事物的結束或終點。

4. 盡處:意為事物的極限所在。

近義詞

1. 終點:指事物的最後一點或結束的地方。

2. 極限:指事物的極端或最大限度。

3. 界限:指事物的邊界或限定。

反義詞

延伸:意為事物的延長或拖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