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洛 黨和 蜀 黨。為 宋哲宗 時 元祐 三黨中的兩黨(另一6*黨叫 朔 黨)。 明 葉襄 《感舊》詩:“ 洛 蜀 紛争日,君王宵旰時。” 明 沉欽圻 《詠史》:“一堂争 洛 蜀 ,四鎮角熊羆。”參見“ 洛黨 ”、“ 蜀黨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洛蜀漢語 快速查詢。
“洛蜀”一詞主要有兩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指宋哲宗元祐年間形成的洛黨與蜀黨,屬于“元祐三黨”中的兩派(另一為朔黨)。
指洛陽(今河南)與蜀地(今四川)的地理距離遙遠,後引申比喻人際關系疏遠。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而非曆史術語。
補充說明:
洛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具體指“洛陽”和“蜀地”的結合。洛陽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而蜀地則是指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區,主要包括了今天的四川省。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洛:部首為“水”,筆畫為7。
蜀:部首為“⺥”(肉),筆畫為14。
洛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典籍,如《史記》等。在古代史書中,洛蜀常常被用來表示中國東部和西南地區的聯合,同時也代表了兩個地區之間的交通要道。
在繁體字中,洛蜀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可以查閱相關的古代漢字字典進行了解。
以下為洛蜀的例句:
自古洛蜀為天府,物産豐饒、風景壯美。
那段曆史上,洛蜀兩地的交通十分便利。
以下為與洛蜀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