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樓舡軍的意思、樓舡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樓舡軍的解釋

南宋 水軍名目之一。 宋 王應麟 《玉海·兵制·建炎樓船淩波軍》:“并招募習水、善波、操舟便利之人,令拟到軍,號樓舡軍、淩波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樓舡軍"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特指以大型樓船為主要作戰裝備的水軍部隊。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背景、職能特點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與詞源解析

  1. "樓舡"

    • 釋義:"樓舡"是"樓船"的異寫形式,指古代設有多層建築的大型戰船。"樓"指船上的層疊建築(如指揮台、箭樓),"舡"為"船"的古體字。
    • 詞源: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漢武帝時期為征南越"治樓船,高十餘丈"。明代《正字通》載:"舡,船俗字",樓舡即多層戰船。
  2. "軍"

    • 指代建制化的軍事組織,如《說文解字》:"軍,圜圍也",引申為軍隊編制單位。
  3. "樓舡軍"

    • 合成詞義:專指以樓船為核心裝備的專職水軍,區别于普通舟師。其名稱強調戰船形制與部隊功能的結合。

二、曆史背景與軍事職能

  1. 起源與發展

    • 樓船作為水戰利器始于漢代,漢武帝設"樓船将軍"統轄水軍(《漢書·武帝紀》)。
    • 明代鼎盛:鄭和下西洋時期,樓舡軍規模達頂峰。據《明史·兵志》載,寶船隊含"樓船艦百餘艘,載士卒二萬七千餘人",兼具遠洋航行與作戰能力。
  2. 核心職能

    • 水上攻防:依托樓船高度優勢,搭載弓弩手、火器兵進行遠程打擊(如明代"火龍出水"火箭)。
    • 兵力投送:運載陸軍渡江或登陸作戰,如元末朱元璋鄱陽湖之戰以樓船軍破陳友諒。
    • 指揮中樞:高層甲闆設瞭望台與令旗系統,協調艦隊陣型(《紀效新書·水兵篇》)。

三、裝備與戰術特點

  1. 戰船形制

    • 典型樓船設3-4層甲闆,高10-15米,載兵數百(《中國古船圖譜》)。
    • 配備拍杆、弩窗、橹盾等攻防設施,明代增裝佛郎機炮。
  2. 戰術體系

    • 陣型作戰:以樓船為旗艦,配合蒙沖、走舸等輕型艦組成"雁行陣""方圓陣"。
    • 火器協同:嘉靖抗倭時,樓船軍以"大發熕"火炮與火铳兵立體火力壓制敵艦(《籌海圖編》)。

四、文化影響與文獻記載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樓船"條目
  2. 《明史·兵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席龍飛《中國造船史》(湖北教育出版社)
  4. 《中國軍事通史·明代卷》(軍事科學出版社)
  5. 鄭鶴聲《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齊魯書社)

網絡擴展解釋

“樓舡軍”是南宋時期的水軍名目之一,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基本定義
    該詞指代南宋組建的一支專門水軍部隊,名稱中的“樓舡”即“樓船”,指配備多層結構的戰船,常用于水上作戰。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據宋代學者王應麟《玉海·兵制·建炎樓船淩波軍》記載,樓舡軍與“淩波軍”同為南宋建炎年間(宋高宗時期)設立的水軍編制,主要用于加強江防能力。

  3. 人員組成與職能
    該部隊招募對象為熟悉水性、擅長操舟的士兵,強調實戰中的靈活性與水上作戰技巧,可能負責長江流域等重要水域的防禦任務。

  4. 相關軍種
    與“淩波軍”并稱,二者可能根據作戰需求或船舶類型有所分工。例如,“樓舡軍”可能側重大型戰船作戰,而“淩波軍”更偏向機動性強的輕型船隻。

注:目前關于“樓舡軍”的詳細記載較少,其具體規模、存續時間及戰例仍需結合更多史料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乳百壽湯傍午半老頭北楚不足興柴丬朝廟摛藻創刊炊人賜告旦兒蕩漾蕩佚丹青樹得神爾來廢除菲薇格林尼治時間恭迎詭飾黃醅火卦薦悼既齓擊動孑孑殛罰進士擧啳咀嚼英華虧負老教廉善流放墨闆内列濃笑暖暖盤兒扁舟乘興啤酒廠秋計邵伯沙壤升受勢窮力竭守險說空司牧酴清惟所欲為文瑞樓祥曆跣行小龍犀柄麈尾曦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