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舡军的意思、楼舡军的详细解释
楼舡军的解释
南宋 水军名目之一。 宋 王应麟 《玉海·兵制·建炎楼船凌波军》:“并招募习水、善波、操舟便利之人,令拟到军,号楼舡军、凌波军。”
词语分解
- 楼的解释 楼 (樓) ó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楼房。楼梯。楼道。楼层。城楼。岗楼。阁楼。楼台。楼船。办公楼。高楼大厦。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
专业解析
"楼舡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以大型楼船为主要作战装备的水军部队。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背景、职能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与词源解析
-
"楼舡"
- 释义:"楼舡"是"楼船"的异写形式,指古代设有多层建筑的大型战船。"楼"指船上的层叠建筑(如指挥台、箭楼),"舡"为"船"的古体字。
- 词源:最早见于《史记·平准书》,汉武帝时期为征南越"治楼船,高十余丈"。明代《正字通》载:"舡,船俗字",楼舡即多层战船。
-
"军"
- 指代建制化的军事组织,如《说文解字》:"军,圜围也",引申为军队编制单位。
-
"楼舡军"
- 合成词义:专指以楼船为核心装备的专职水军,区别于普通舟师。其名称强调战船形制与部队功能的结合。
二、历史背景与军事职能
-
起源与发展
- 楼船作为水战利器始于汉代,汉武帝设"楼船将军"统辖水军(《汉书·武帝纪》)。
- 明代鼎盛:郑和下西洋时期,楼舡军规模达顶峰。据《明史·兵志》载,宝船队含"楼船舰百余艘,载士卒二万七千余人",兼具远洋航行与作战能力。
-
核心职能
- 水上攻防:依托楼船高度优势,搭载弓弩手、火器兵进行远程打击(如明代"火龙出水"火箭)。
- 兵力投送:运载陆军渡江或登陆作战,如元末朱元璋鄱阳湖之战以楼船军破陈友谅。
- 指挥中枢:高层甲板设瞭望台与令旗系统,协调舰队阵型(《纪效新书·水兵篇》)。
三、装备与战术特点
-
战船形制
- 典型楼船设3-4层甲板,高10-15米,载兵数百(《中国古船图谱》)。
- 配备拍杆、弩窗、橹盾等攻防设施,明代增装佛郎机炮。
-
战术体系
- 阵型作战:以楼船为旗舰,配合蒙冲、走舸等轻型舰组成"雁行阵""方圆阵"。
- 火器协同:嘉靖抗倭时,楼船军以"大发熕"火炮与火铳兵立体火力压制敌舰(《筹海图编》)。
四、文化影响与文献记载
- 文学意象:杜甫《秋兴》"武帝旌旗在眼中"暗喻汉代楼船军威仪。
- 典章制度:《明会典》规定"楼舡军士月粮一石",反映其正规军编制。
- 考古实证: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11.07米长舵杆,佐证明代楼船规模(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楼船"条目
- 《明史·兵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湖北教育出版社)
- 《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 郑鹤声《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齐鲁书社)
网络扩展解释
“楼舡军”是南宋时期的水军名目之一,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
基本定义
该词指代南宋组建的一支专门水军部队,名称中的“楼舡”即“楼船”,指配备多层结构的战船,常用于水上作战。
-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据宋代学者王应麟《玉海·兵制·建炎楼船凌波军》记载,楼舡军与“凌波军”同为南宋建炎年间(宋高宗时期)设立的水军编制,主要用于加强江防能力。
-
人员组成与职能
该部队招募对象为熟悉水性、擅长操舟的士兵,强调实战中的灵活性与水上作战技巧,可能负责长江流域等重要水域的防御任务。
-
相关军种
与“凌波军”并称,二者可能根据作战需求或船舶类型有所分工。例如,“楼舡军”可能侧重大型战船作战,而“凌波军”更偏向机动性强的轻型船只。
注:目前关于“楼舡军”的详细记载较少,其具体规模、存续时间及战例仍需结合更多史料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百隧不当得利裁治楚腰纤细杵杖地理独舂都给事中遁夫風走敷广抚军伏轼俯仰由人盥頮郭家金穴鼓噪合变驾灵礓石俭率荐新焦聒借筹金柑闶门亢爽款单苦海无涯睽携磷淄溜肩膀隆兴和议驴脸答挂麻朝梅花屋主免身泥腿女巫抛锚平皋铍鍼萋菶券台人匠三改兔臊皮省油灯神肖申敍石阁诗牌十三间楼使属说长话短韬谞天亲洼涔侠牀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