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神的意思、得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神的解釋

(1).謂得到神靈(降臨)。《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國之将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後漢書·楊賜傳》:“或得神者昌,或得神者亡。”

(2).謂得其神韻,形容逼真。《紅樓夢》第十九回:“素日這裡有個小書房内曾掛着一軸美人,畫的很得神。”

(3).猶得意。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 大保 甚為得神。”

(4).中醫學名詞。謂有神氣。《素問·移精變氣論》:“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吳崑 注:“神者,心主所藏,以為君主……若心主明,十二官守位禀命,謂之得神,如此養生則昌而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形容表演或技藝生動傳神,富有神韻

    • 釋義: 指在藝術表演(尤其是戲曲、舞蹈)或技藝展現中,演員或表演者能夠準确把握角色的精神氣質,通過動作、表情、語言等将内在情感和人物精髓淋漓盡緻地表現出來,達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境界。強調的是一種超越技巧、觸及靈魂的表現力。
    • 例句:
      • 這位演員扮演的諸葛亮真是得神,把人物的智慧與儒雅演繹得入木三分。
      • 他的書法筆走龍蛇,尤其最後幾個字寫得特别得神。
    • 來源參考: 此釋義常見于對戲曲、表演藝術和傳統技藝的評論與分析中,相關論述可參考《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中國藝術美學》等著作。
  2. 中醫脈診術語,指脈象有神

    • 釋義: 在中醫診斷學中,“得神”是判斷脈象好壞的一個重要标準。指脈象表現出“有神”的狀态,具體表現為脈來從容、和緩、有力、節律均勻。這種脈象通常反映人體正氣充足,髒腑功能協調,氣血充盈,是健康的征象之一。與之相對的是“失神”(脈象散亂、微弱、無根)。
    • 解釋: “神”在此指生命力、正氣的外在表現。“得神”即脈象中蘊含并顯示出這種旺盛的生命力。
    • 來源參考: 此釋義源于中醫經典理論,相關論述可詳閱《黃帝内經》、《脈經》(王叔和著)、《瀕湖脈學》(李時珍著)等中醫典籍。現代中醫診斷學教材如《中醫診斷學》對此亦有明确闡述。

小結: “得神”的核心在于“獲得或表現出内在的精神、神韻或生命力”。在藝術領域,它是對高超藝術表現力的贊譽;在中醫領域,它是判斷生命活力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征。使用時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得神”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中醫學核心含義(主要應用領域)

  1. 定義
    指人體精氣充足、神氣旺盛的健康狀态,是生命活力的體現,源自《黃帝内經》中“得神者昌”的理念。在疾病中表現為正氣未傷,屬輕症。

  2. 臨床表現

    • 神志清晰,語言流暢
    • 目光明亮有神,面色紅潤
    • 呼吸平穩,動作靈活
    • 肌肉飽滿,反應靈敏
  3. 預後意義
    中醫認為“得神”是判斷疾病預後的關鍵,得神者雖病易愈。

二、其他語境延伸含義

  1. 神靈信仰
    古代文獻中指神靈降臨,如《左傳》記載國家興亡與“得神”相關。

  2. 藝術評價
    形容作品傳神逼真,如《紅樓夢》中“畫得很得神”。

  3. 精神狀态
    日常用語中可表示得意或精神煥發,例如“升職後顯得神采奕奕”。

三、詞源發展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如《左傳》),中醫學說使其成為專業術語,近現代又衍生出藝術和日常用法,形成一詞多義現象。

注:如需了解中醫“失神”“假神”等對比概念,可進一步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阿貴拜洛受圖憊喘飙然猜覺丑詈鹾綱大風詞蹈瑕慸介硐産妨克蕃客豐鬯鳳麟膠父權恭敬桑梓廣敞光大詭險經籍盡忠竭力鈞平劇照可地嗑牙嘹嘴曠略臉頰曆賞陋小明節明銳衲徒内窰配極缥瓦平均差平曠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耆酒瓊山禾楸枰攘袂引領然故任政日富三寸氣蛇母虱蟲似動現象袒肩提法踢皮球通智外甸網吧梧岸烏鬼無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