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傍午的意思、傍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傍午的解釋

[near noon] 意同“傍晌”。接近中午時會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魯迅《孔乙己》

詳細解釋

縱橫交錯。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語未已,即有黑衣數十百人繼來,共坐於堂。命左右邏捕男女,無少長悉以梃敲殺之。積屍傍午,向暮盡死。”

臨近正午。 元 張憲 《端午詞》:“五色靈錢傍午燒,綵勝金花貼鼓腰。”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如今日已傍午,快些梳起頭來。” 魯迅 《呐喊·孔乙己》:“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傍午”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臨近正午的時候,通常理解為接近中午但尚未到正午的時間段,具體範圍約在上午11點至中午12點前後。

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傍”:意為“臨近、靠近”,如“傍晚”指臨近晚上,“傍午”同理表示臨近午時。
    • “午”:地支第七位,傳統計時中指“午時”(11:00-13:00),正午為12:00。因此“傍午”特指靠近正午的時間,而非整個午時。
  2. 時間範圍
    通常指11點至12點之間,接近正午但未到嚴格意義上的“午時中點”(12:00)。例如魯迅在《孔乙己》中提到“傍午傍晚散了工”,即表示工人臨近中午和黃昏的作息時間。

  3. 用法與例句

    • 作時間狀語:如“傍午時分,突然下起了大雨”。
    • 文學描述:多用于口語或文學作品中,體現時間推移或場景轉換,如“傍午夕陽慘淡,玉蘭花墜地”。
  4. 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午時”區分:“午時”是11:00-13:00的整段,而“傍午”僅指臨近正午的部分時段。

“傍午”強調時間上的接近性,生動描繪了接近正午的短暫時刻,常見于生活場景或文學表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所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傍午是一個詞,意思是在午時附近或接近中午的時刻。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傍午的部首是亻(人),它包含了兩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但它是由傍和午兩個詞組合而成的,傍的意思是靠近,午的意思是中午。 在繁體漢字中,傍午的寫法是「傍午」。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傍午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載。但考慮到傍午的詞義,我們可以猜測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使用與現代寫法相似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傍午的例句: 1. 我們約定在傍午一點見面。 2. 傍午時分,陽光炙熱。 3. 傍午的菜市場人流熙攘。 一些與傍午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傍晚、傍旁等。傍晚意為太陽将要下山的時刻,傍旁意為靠近旁邊或側面。 傍午的近義詞可能包括中午、午時等,它們都表示大緻相同的時間段。而傍午的反義詞可能是清晨、深夜等,因為它們分别表示淩晨和午夜兩個相對的時間點。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