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而政績優異。《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鄭玄 注:“聽,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計有六事。弊,斷也。既斷以六事,又以廉為本。善,善其事有辭譽也。”按,廉善……廉辨之‘廉’均應作‘察’字解,義為考察、查訪。見 清 黃生 《義府·廉》。然舊訓沿用已久,不可廢。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監》:“或扈從於艱難之際,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資,用優階秩。”
“廉善”是中國古代官吏考核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背景:
“廉善”指為官者需具備廉潔正直的品行和優異的政績。其中:
出自《周禮·天官·小宰》的“六廉”考核體系: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此處“廉”為考察之意,但後世逐漸演變為以“廉潔”為核心标準。
古代“六廉”體系對當代幹部選拔仍有借鑒意義,尤其在:
廉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包含廉和善兩個部分。
廉字的部首為廣,它由5個筆畫組成;善字的部首為言,它由7個筆畫組成。
《廉善》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廉指清廉、正直,善指善良、善行。
在繁體字中,廉善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
在古時候,廉善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在現代漢字中,廉善的寫法已經趨于統一。
1. 他為官廉善,深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2. 通過廉善的行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廉潔、廉政、善良、善意、善行
正直、清廉、誠實、善良、美德
貪污、腐敗、邪惡、惡劣、不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