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殛罰的意思、殛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殛罰的解釋

懲罰。《後漢書·朱浮傳》:“ 唐堯 大聖,兆人獲所,尚優遊四兇之獄,厭服海内之心,使天下鹹知,然後殛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殛罰”是由“殛”與“罰”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表示嚴厲的刑罰或誅殺性懲罰。根據《漢語大詞典》,“殛”本義為“誅殺”,如《尚書·湯誓》載“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後引申為極刑;而“罰”指處罰、懲戒,二者結合後常用于描述古代法律或天命中帶有裁決性質的嚴酷懲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與“天罰”“神判”關聯,例如《左傳》記載“鲧殛于羽山”,即大禹之父鲧因治水失敗被處決,體現天命對失職者的終極審判。現代漢語中,“殛罰”的使用場景大幅縮減,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用于渲染權威性懲戒的語境。

從構詞法分析,“殛”為形聲字(從歹,亟聲),其“歹”部暗示與死亡相關;“罰”為會意字(從網從言從刀),象征以言論定罪、以刀施刑的過程,兩字組合強化了刑罰的殘酷性與不可逆性。在語義強度上,“殛罰”較普通處罰更具威懾色彩,常見于描述君主對叛臣、神靈對罪人的終極制裁。

網絡擴展解釋

“殛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拼音與結構


基本釋義

  1. 本義:指嚴厲的懲罰,尤其與處決相關。

    • “殛”的本義為“誅殺”(如《說文解字》注“殛,誅也”),後引申為極刑或嚴厲處罰。
    • “罰”指懲處,兩字結合後強化了懲罰的嚴酷性()。
  2. 引申義:

    • 泛指對罪行的懲治,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後漢書·朱浮傳》記載:“唐堯大聖……然後殛罰”,意為通過懲罰使天下信服()。

用法與文獻


與其他懲罰的區别


“殛罰”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嚴酷懲戒的詞彙,結合了處決與懲處的雙重含義,多用于強調權威性或天命的不可違抗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尚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藉半丈紅碑材長年常言畜恨箠楚大風篇代溝打麻将亶聰得隴望蜀甸兒飛天紒嘎咕旰食之勞構堂廣延歸安詭激貴京鶴露恨氣互聯網嘉耗踐蹅疆域戒懼羁使拒收攔擋雷公墨力民留退樓棚綸連蒙箕門衞名譽木性難素驽疴阡畝凄懷請安泉原似水如魚私伺頌語天公主透爽抟力土膏外順頑尊誣首毋鹽無韻香油馃子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