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懲罰。《後漢書·朱浮傳》:“ 唐堯 大聖,兆人獲所,尚優遊四兇之獄,厭服海内之心,使天下鹹知,然後殛罰。”
“殛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本義:指嚴厲的懲罰,尤其與處決相關。
引申義:
“殛罰”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嚴酷懲戒的詞彙,結合了處決與懲處的雙重含義,多用于強調權威性或天命的不可違抗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尚書》等古籍。
《殛罰》(jí f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殛(jí)是一個由部首“歹”和“耒”構成的概念字,而罰(fá)則由部首“罒”和“罓”構成。
殛的部首“歹”表示死亡或者是壞的意味,其餘部分“耒”表示刀鋒。殛的總筆畫數為難字的16,由于隻有一個部首,所以其部首筆畫數同樣為16。
罰的部首“罒”表示罩,而“罓”則表示網。罰的總筆畫數為5,其中部首筆畫數為3,其餘部分筆畫數為2。
《殛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表示刑罰、懲罰的意思。它可能源自于古代秦漢時期的法律制度,表達了對違法者實施懲罰的概念。
在繁體中文中,殛罰的寫法保留了其原始形态,沒有變化。
根據古代的常用字典《說文解字》,需要注意的是殛的古時寫法上方還加了一個“手”,表示用手扶持,表明強行用手來實施懲罰的含義。
1. 由于違反了校規,小明受到了殛罰。
2. 這個國家實行嚴厲的殛罰制度來維護社會秩序。
1. 殛刑(jí xíng):指以殘酷的刑罰對罪犯進行懲罰。
2. 罰款(fá kuǎn):指以金錢形式對違法者進行懲罰。
懲罰、處罰、刑罰
獎勵、褒獎、表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