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刃的意思、漏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刃的解釋

從刀下漏過。謂應受到誅殺而幸免。《北史·彭樂傳》:“西軍退, 神武 使 樂 追之。 周文 大窘而走……獲 周文 金帶一束以歸。言 周文 漏刃破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憂,聞至墓次相地,白晝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剿撫異同》:“ 江 浙 之間,沿海騷動。然其怯者漏刃破膽,忠者免胄歸元,而於國事終無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漏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從刀劍攻擊下逃脫,後引申為僥幸避開危險或災禍。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解釋,該詞由"漏"(本義為液體滲出,引申為逃脫)和"刃"(刀鋒)構成,字面指從刀刃下漏出,比喻經曆險境而毫發無損。例如《後漢書·張衡傳》中有"漏刃而全,非智也"的用例,強調僥幸脫險并非智慧之舉。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在唐宋文獻中常見,既可指具體的兵器傷害規避,如《舊唐書·李靖傳》"身經百戰,未嘗漏刃",也可比喻政治鬥争中巧妙避禍,如《資治通鑒》注"宦海浮沉,善能漏刃"。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形容化險為夷的驚險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漏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但核心意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漏刃”字面指“從刀下漏過”,比喻本應受到誅殺卻僥幸逃脫。該詞常用于描述在危險情境中意外幸存的情況。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
    源自古代戰争場景,形容刀劍攻擊時未被擊中,如《北史·彭樂傳》記載:“周文大窘而走……言周文漏刃破膽”,描述敵方在戰鬥中驚險逃脫。

  2. 引申義
    可擴展至其他危險場景下的幸免,如明代《野獲編》提到官員“幸漏刃而逸”,指遭遇刺殺但成功脫險。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提到“刀刃磨損”的釋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誤傳。主流解釋仍以“幸免于難”為核心。

建議在正式使用中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北史》等古籍例證,以确保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矮黃闆巾抱薪救火辯善碧岑佛塲禀訴筆誤作牛不點兒瞠惑吃飛利打緊得便登難東坡巾反路豐彤分列式副後匌匝廣角鏡頭寒魄合絡話流畫人椒房親蹐躬矜競即如雞爪風拘闆據恃沮訾空黃口柔琅孉拉拽梁嶽戾沓明情憫愧邛邛距虛窮治日漸月染軟通貨稍微深冬生本束手廋疏籉簦彈冠相慶亭童頑奔往甯幄次兀顔仙都仙人箓鸂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