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帝王休憩或祀神用的帷帳。《宋史·禮志二》:“侍中請降輅赴幄次,有司奏解嚴。”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天申聖節》:“樂作,衛士山呼,駕興,入幄次小歇。”《清史稿·禮志二》:“﹝ 乾隆 ﹞十四年,展拓西郊壇宇,更新幄次。”
“幄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幄次”讀作wò cì,指古代帝王專用的帷帳,主要用于休憩或祭祀等莊重場合。例如《宋史·禮志二》記載:“侍中請降辂赴幄次,有司奏解嚴”,描述了帝王進入帷帳的場景。
幄次通常由工部負責搭建,如“具服台上設更衣幄次”,兼具實用性與象征性,既為帝王提供私密空間,也彰顯其尊貴地位。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幄次”誤注為“fú cì”并引申為“位高權重之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權威來源的“wò cì”及“帷帳”釋義為準。
總結來看,“幄次”是古代禮制中的重要元素,常見于史書對皇家儀典的記載,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文化内涵。
《幄次》是一個動詞,表示次序、順序的交替或輪換。
《幄次》的部首是幺,共有11畫。
《幄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起源于古代文獻中的描寫宮廷中美妙場面的文字。
《幄次》在繁體中文中寫作「幄次」。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比現代略有差别,但意思相同。
1. 庭中花木幄次開放,景色宜人。
2. 政府應該保證企業發展的公平競争幄次。
3. 在漫長的演講中,她巧妙地幄次着不同的主題。
1. 幄幄次次
2. 幄次星鬥
3. 幄次雲銷金谷
1. 輪次
2. 順序
3. 順番
1. 混亂
2. 無序
3. 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