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en it's convenient] 遇到適合、方便的機會
這幾樣東西,請您得便捎給他
(1).遇到適宜的機會。 唐 韓愈 《酬盧雲夫望秋》詩:“歸來得便即遊覽,暫似壯馬脫重銜。”《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九:“闇夜便竊入大戶朱門尋宿處……得便就做一手。”
(2).謂方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将來開坊了,外放了……同寅中官眷往來,你沒有個夫人,如何得便?”
(3).便捷。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斜挑金鐙,那身十分得便。”得便,一本作“陡健”。
“得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é biàn,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遇到適宜的機會
表示恰逢方便或合適的時機,常用于托人辦事的場景。例如:“這本書請您得便捎給她”(),“歸來得便即遊覽”(唐代韓愈詩句,)。
方便、便利
指事情處理起來順利或條件適宜。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的用法:“同寅中官眷往來,你沒有個夫人,如何得便?”()。
便捷
強調行動或狀态上的輕便、靈活。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斜挑金镫,那身十分得便”()。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詞典或相關古籍(如、7、9)。
得便是一個漢語詞語,常見于口語中,用來形容得到方便或利益。
得便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得是“彳”部,右邊的便是“人”部。
得的筆畫數為2,便的筆畫數為9。
得便是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其具體來源和演變曆史暫無确切記錄。
得便的繁體字為「得便」,與簡體字形态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有所差異。
在古代,得便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得字的古代寫法為「得」,便字的古代寫法為「便」。
1. 他很得便,家裡有車有房。
2. 去那家餐廳吃飯很得便,交通很便利。
得罪、便利、利便
方便、便利
不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