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魄的意思、寒魄的詳細解釋
寒魄的解釋
指月亮。亦指月光。 唐 劉得仁 《對月寄雍陶》詩:“圓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幹 《中秋月》詩:“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 《過臯亭龍居灣宿永慶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諸上人步月》詩:“氣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詞語分解
- 寒的解釋 寒 á 冷,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節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不生火做飯,也有的地區把清明當作“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害怕:寒心。 窮困,
- 魄的解釋 魄 ò 指依附形體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飛魄散。 精神,精力:魄力。氣魄。體魄。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滅時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寒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án pò,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 指月亮或月光:這是最常見的解釋,尤其在古代詩詞中頻繁出現,用以形容月亮清冷的光輝或月亮的别稱。
- 例:唐代劉得仁《對月寄雍陶》詩:“圓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 例:明代李流芳詩句:“氣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2. 其他解釋
- 形容寒冷的氣候或環境:少數資料(如查字典網)提到“寒魄”可引申為極寒的環境,或寒冷對精神的沖擊。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3. 文化背景
- 文學意象:古人常以“寒魄”營造清冷、孤寂的意境,如方幹《中秋月》中“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通過月光與寒意的結合,烘托秋夜氛圍。
“寒魄”的主流含義為月亮/月光,多用于詩詞描寫;少數情況下可能指寒冷的環境,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及古詩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寒魄
寒魄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冰冷的氣息或冰冷的魂魄。寒魄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寒(左上寒字旁)和魄(右上骨字旁),總共有14個筆畫。
寒魄一詞來源于中國文學中的描述,主要出現在古代的詩歌與文學作品中,形容一種肅殺、冰冷的感覺。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寒魄是以繁體字形式呈現。繁體字中的寒為「寒」,魄為「魄」。
在古代中國的書法中,寒魄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秦朝以前,包括先秦時期,魄的寫法在右邊有一個額外的筆畫,形似「冫」。後來,受到篆書和小篆的影響,魄的寫法變為現代常見的樣子,即「魄」。而寒的寫法在演變過程中則較為穩定。
以下是幾個例句中使用到寒魄的情景:
- 夜深人靜,寒魄漸起,隻聽得風呼嘯而過。
- 他的目光充滿寒魄,給人一種不可接近的感覺。
- 山間的湖水蘊藏着一股寒魄,像是冰天雪地的寒冷。
組詞:寒氣、魄力、寒冷、魄散。
近義詞:寒意、冰冷、凜冽。
反義詞:溫暖、熾熱、熱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