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文的意思、龍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文的解釋

(1).龍身上的紋理,龍鱗紋。《韓詩外傳》卷八:“夫鳳之象,鴻前而麟後,蛇頸而魚尾,龍文而龜身,燕頷而雞啄。” 清 戴名世 《書光給谏轶事》:“ 亨 就視之,中有物,光爍爍射人。命石工鑿之,得一石龜焉,色如紫玉,身有龍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内池中。”

(2).龍形的花紋。《史記·田單列傳》:“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縫繒衣,畫以五綵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唐 駱賓王 《宿溫城望軍營》詩:“風旗翻翼影,霜劍轉龍文。”

(3).指如龍鱗紋的東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詩:“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龍山靜勝寺因贈幕中諸公》詩:“龍文遠水吞平岸,羊角輕風旋細塵。”(2)魚鱗雲。 明 何景明 《遊獵篇》:“昨夜 昌平 入夢天,龍文赤日燒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筆。語出 唐 韓愈 《病中贈張十八》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明 夏完淳 《題王叔明<柴桑圖>》詩:“祇今 江 左成龍文,蔔曆重光啟中葉。”

(5).喻指書法,書體。 唐 李峤 《書》詩:“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6).駿馬名。《漢書·西域傳贊》:“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駿馬名也。” 南朝 宋 顔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龍文飾轡,青翰侍禦。”《梁書·諸夷傳·西北諸戎》:“蒲梢龍文,希入於外署。”後常以比喻才華出衆的子弟。《北齊書·楊愔傳》:“ 愔 從父兄黃門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北史·裴宣明傳》:“二子 景鸞 、 景鴻 并有逸才, 河 東呼 景鸞 為驥子,呼 景鴻 為龍文。”

(7).指龍文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 倪璠 注:“龍文,劍名。” 唐 駱賓王 《軍中行路難同辛常伯作》詩:“百發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迴照蓮。” 柳亞子 《劍池瀑布》詩之二:“應有中原人望氣,龍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 高誘 注:“龍舟,大舟也,刻為龍文。”因借“龍文”指刻有龍形花紋的大舟。 唐 王勃 《采蓮賦》:“簫鼓發兮龍文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文"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指龍形紋樣或器物裝飾,最早見于青銅器銘文。《漢語大詞典》記載,龍文特指"龍形花紋",常見于古代禮器與兵器表面紋飾,例如《禮記·明堂位》提及周代"龍文尊彜"的祭祀禮器(來源:《漢語大詞典》1990年版卷12)。

二、比喻義項

  1. 喻指傑出人才 《北齊書·文苑傳》以"龍文"比拟才學出衆者:"譬如荊山之玉,海邊之珠,燕石宋斤,龍文煥彩。"此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對賢士的贊譽(來源:《辭源》第三冊)。
  2. 代指優異文采 宋代《宣和書譜》評王羲之書法"如龍文虎脊,皆五百年一遇",此處喻指書法藝術的超凡造詣(來源:《中國書法術語辭典》)。

三、器物專名

  1. 寶劍稱謂 《越絕書·寶劍記》載歐冶子所鑄"龍文"劍:"欲知龍文,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此劍位列春秋三大名劍(來源:《中國古代兵器圖鑒》)。
  2. 古錢币别稱 《古錢大辭典》收錄王莽時期"龍文布币",因币面鑄有龍形篆文得名,現存于國家博物館(來源:《中國錢币史話》)。

四、其他衍生義

  1. 地理名稱 廣東省肇慶市現存"龍文村",村名源自宋代摩崖石刻"雙龍戲珠"圖案(來源:《中國地名源流考》)。
  2. 書法字體 《書譜》記載的"龍文篆"屬于秦代八體書之一,其筆畫形似盤龍,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來源:《中國文字發展史》)。

網絡擴展解釋

“龍文”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綜合古籍及現代詞典解釋如下:

1.本義:龍形紋理

2.比喻義:雄健文筆與書法

3.具象化指代

4.自然現象比喻

5.人名寓意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中的核心含義,若需具體古籍例句或更多衍生用法,可參考《韓詩外傳》《漢書》等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好士拜帛剝褫包複餐痂長遞長火常武朝觌騁辯籌慮初賽賜隱典術滌蕩藩籬草發威弗目臯渚公職人員骨肉離散好話會首渾然一體醮命徑道九征軍人考斥快事裂風景落簪魯文在手綠洲齧啃骈肩累迹偏聽評估評釋敲火耆那教泣珠祛褪山眼審禮螫口書閣桃花鹽淘析迢遠跳躁痛骨投地妄作頑強玩色豱豬頭無價寳小解小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