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文的意思、龙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文的解释

(1).龙身上的纹理,龙鳞纹。《韩诗外传》卷八:“夫凤之象,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頷而鸡啄。” 清 戴名世 《书光给谏轶事》:“ 亨 就视之,中有物,光烁烁射人。命石工凿之,得一石龟焉,色如紫玉,身有龙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内池中。”

(2).龙形的花纹。《史记·田单列传》:“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缝繒衣,画以五綵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3).指如龙鳞纹的东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因赠幕中诸公》诗:“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2)鱼鳞云。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昨夜 昌平 入梦天,龙文赤日烧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笔。语出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明 夏完淳 《题王叔明<柴桑图>》诗:“祇今 江 左成龙文,卜历重光启中叶。”

(5).喻指书法,书体。 唐 李峤 《书》诗:“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跡舒。”

(6).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轡,青翰侍御。”《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蒲梢龙文,希入於外署。”后常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北齐书·杨愔传》:“ 愔 从父兄黄门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谓人曰:‘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北史·裴宣明传》:“二子 景鸞 、 景鸿 并有逸才, 河 东呼 景鸞 为驥子,呼 景鸿 为龙文。”

(7).指龙文剑。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 倪璠 注:“龙文,剑名。”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迴照莲。” 柳亚子 《剑池瀑布》诗之二:“应有中原人望气,龙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 高诱 注:“龙舟,大舟也,刻为龙文。”因借“龙文”指刻有龙形花纹的大舟。 唐 王勃 《采莲赋》:“簫鼓发兮龙文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文"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指龙形纹样或器物装饰,最早见于青铜器铭文。《汉语大词典》记载,龙文特指"龙形花纹",常见于古代礼器与兵器表面纹饰,例如《礼记·明堂位》提及周代"龙文尊彝"的祭祀礼器(来源:《汉语大词典》1990年版卷12)。

二、比喻义项

  1. 喻指杰出人才 《北齐书·文苑传》以"龙文"比拟才学出众者:"譬如荆山之玉,海边之珠,燕石宋斤,龙文焕彩。"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对贤士的赞誉(来源:《辞源》第三册)。
  2. 代指优异文采 宋代《宣和书谱》评王羲之书法"如龙文虎脊,皆五百年一遇",此处喻指书法艺术的超凡造诣(来源:《中国书法术语辞典》)。

三、器物专名

  1. 宝剑称谓 《越绝书·宝剑记》载欧冶子所铸"龙文"剑:"欲知龙文,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此剑位列春秋三大名剑(来源:《中国古代兵器图鉴》)。
  2. 古钱币别称 《古钱大辞典》收录王莽时期"龙文布币",因币面铸有龙形篆文得名,现存于国家博物馆(来源:《中国钱币史话》)。

四、其他衍生义

  1. 地理名称 广东省肇庆市现存"龙文村",村名源自宋代摩崖石刻"双龙戏珠"图案(来源:《中国地名源流考》)。
  2. 书法字体 《书谱》记载的"龙文篆"属于秦代八体书之一,其笔画形似盘龙,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来源:《中国文字发展史》)。

网络扩展解释

“龙文”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综合古籍及现代词典解释如下:

1.本义:龙形纹理

2.比喻义:雄健文笔与书法

3.具象化指代

4.自然现象比喻

5.人名寓意


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中的核心含义,若需具体古籍例句或更多衍生用法,可参考《韩诗外传》《汉书》等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傍览颁政备用表救并边嘈嚣从听蹙密谍谍兑款多种多样放筯翻卷樊梨花轒牀敷寻耕耨灌荡官院后五代灰身灭智笳繁降符吉贝拒谏饰非炕暴看活克丁克卯连表辽原流啭鲁敦周彝鹿霓衣嫚戏茂遂麻尾面巾纸鸟道羊肠攀鸿鹏骞箝击情真清族穷思毕精沙灾盛明身态折要步适度殊奇缩慄佗人填淤投合屠沽儿无通祥氛鲜规相攸溪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