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嫁女的使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辛 曰:‘弱息十九人,嫁者十有二。醮命任之荊人,老夫不與焉。’”
“醮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嫁女的使命,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醮命”指代父母将女兒嫁出的職責或使命,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該詞由“醮”和“命”構成:
文獻例證
該詞在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中有明确用例:“辛曰:‘弱息十九人,嫁者十有二。醮命任之荊人,老夫不與焉。’”。此處“醮命”指辛氏将女兒婚嫁之事委托給妻子,自己不再參與。
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醮命”與佛教儀式或壽辰慶祝相關,但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及文獻考證,此說法缺乏直接依據,可能是對“醮”字其他含義的誤用。
“醮命”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婚嫁中的父母職責,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醮命,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意指儀式上祈禱保佑、決定命運。它有多種用法和解釋,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醮命的拆分部首為酉(yǒu)和口(kǒu)。其中,酉部表示與酒相關,口部則表示口腔和說話。根據漢字筆畫順序,醮命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醮命》是古代道教儀式中常用的一個詞語。它既可指進行醮的儀式,也可以指儀式中的祈禱保佑。道教信仰中,醮命被認為是一種能夠決定人普通命運的重要神仙儀式。
繁體字“醮命”與簡體字沒有實質性的差别,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繁體字醮(jiào)寫成釀,命(mìng)寫成命。
在古代,醮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文獻的存留有限,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
1. 參加醮命儀式後,他對自己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2. 在醮命時,人們會燃香拜神,祈求健康和幸福。
與醮命有關的組詞有:醮祀(jiàosì)、醮典(jiàodiǎn)、醮壇(jiàotán)。
醮命的近義詞有:禱告、祈禱、祈願。
醮命的反義詞可能是:自決命運、順其自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