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然一體的意思、渾然一體的詳細解釋
渾然一體的解釋
[harmonize] 發展為和諧的關系;混成一體
家具布置和建築藝術渾然一體
詳細解釋
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形容完整不可分。語本《二程遺書》卷二上:“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明 李贽 《耿楚倥先生傳》:“兩舍則兩忘,兩忘則渾然一體,無復事矣。”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章二:“寫景抒懷,渾然一體。”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四:“一條彎彎曲曲的鄉村大道,将這暮色沉沉渾然一體的田野切成兩半。”
詞語分解
- 渾然的解釋 形容混同在一起不可分割渾然不覺渾然不理詳細解釋.完整不可分割貌。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針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則渾然全身。”.全然;完全。《西遊記》第一回:“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
- 一體的解釋 ∶有機的整體融成一體 ∶有機地結合或聯結起來的整體俱為一體。;;諸葛亮《出師表》胡越為一體。;;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詳細解釋.謂關系密切或協調一緻,猶如一個整體。《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
網絡擴展解釋
“渾然一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解釋
- 字面含義:指事物融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強調完整性或自然協調性。現代多用于形容藝術作品、建築布局或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
- 古代含義:原指萬物初始時未分化的自然狀态,後引申為對事物渾然天成的哲學描述。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宋代程颢、程頤的《二程遺書》,原文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以“渾然”形容道德境界與萬物合一的理想狀态。
- 明代補充:李贽在《焚書》中用“渾然一體”進一步描述精神層面的融合,如“兩忘則渾然一體”。
3.語法與用法
- 詞性結構: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
- 適用場景:
- 文學藝術:形容文章結構嚴謹、繪畫布局勻整(如“這幅畫的色彩與構圖渾然一體”)。
- 自然景觀:描述山水、天色等自然元素的融合(如“沙漠與天空渾然一體”)。
- 人文設計:用于建築、家具等人工制品的和諧搭配(如“家具與建築風格渾然一體”)。
4.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渾然天成、天衣無縫、水乳交融。
- 反義詞:支離破碎、四分五裂。
- 英文翻譯:blend into one integral whole 或 harmonize。
5.例句參考
- 文學:“清晨的雨中山巒與天色渾然一體,宛若水墨畫。”
- 哲學:“學者追求的境界,是與萬物渾然一體。”
- 設計:“這座現代建築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渾然一體。”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二程遺書》《焚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渾然一體》的意思
《渾然一體》指事物的各個方面或元素融為一體,與整體或系統的屬性密切相關。意味着内外、上下、前後各個方面互相聯繫,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整體。
《渾然一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渾然一體》由“水”、“口”、“一”、“扌”、“丨”、“亻”、“土”六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十五個筆畫。
《渾然一體》的來源
《渾然一體》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這篇文獻中,用于描述事物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渾然一體》的繁體字
繁體字為「渾然一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渾」的古字形為一個水字旁加上一個直立的豎形,表示水湧向一個方向。而「然」的古字形則為一個草字頭上加一個水字旁,代表草木之中有水。
《渾然一體》的例句
1. 各個組成部分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工程項目。
2. 思想、意識和行動渾然一體,才能取得成功。
與《渾然一體》相關的組詞
1. 渾然:整體、完整、和諧
2. 一體化:統一、整合、一體性
3. 渾然天成:自然、與生俱來、固有
4. 渾然無物:虛無、空靈、不存在
與《渾然一體》意義相近的詞
1. 統一:一緻、聯合、整體化
2. 整體:統一、完整、整合
3. 和諧:融洽、協調、一緻
與《渾然一體》意義相反的詞
1. 分離:分散、分開、分割
2. 破碎:零散、破裂、不完整
3. 不協調:不和諧、不統一、不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