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蛟龍。 北齊 陸卬 等《皇夏樂》詩:“風雲馳九域,龍蛟躍四溟。”
(2).喻兇橫暴虐者。 宋 蘇轍 《巫山廟》詩:“神君聰明無我責,為我驅獸攘龍蛟。”
“龍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生物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詞語本義
“龍蛟”即“蛟龍”,是古代傳說中兼具龍與蛟特征的水系神獸。部分典籍将其解釋為蛟類生物向龍進化的中間形态(如《說文》稱“母龍曰蛟”),也有文獻将兩者并列指代不同物種。
引申象征
在文學作品中常被賦予雙重象征:
二、龍與蛟的核心差異
| 特征 | 龍| 蛟| 依據來源|
|------------|-------------------------------|-------------------------------|-------------------------|
|角爪 | 雙角、四爪 | 單角或無角、兩爪 ||
|栖息地 | 可騰雲駕霧、遨遊天地 | 多居深潭、江河等水域 | |
|起源 | 天生神獸或蛇千年修煉終極形态 | 多為大蛇修煉的中間階段 | |
|神力 | 行雲布雨、位列仙班 | 僅能引發洪水,需渡劫才可化龍 | |
三、文化關聯
在神話體系中,蛟常被視為“未完成态的龍”,其修煉需經曆“蛇→蟒→蚺→蛟→龍”的千年進階,并需通過天雷渡劫考驗。這種遞進關系反映了古代對自然力量層級化的認知,以及“逆境蛻變”的哲學思想。
注: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可能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龍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由龍和蛟組成的神秘生物,是中國傳統神話中常見的形象。
《龍蛟》由“龍”和“蛟”兩個字組成。其中,“龍”字的部首是“龍”,總筆畫數共計16畫;“蛟”字的部首是“虍”,總筆畫數為13畫。
“龍”字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和文化,代表着神聖、權威和吉祥的形象。而“蛟”字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秘生物,常被描述為巨大的水生動物。
在繁體字中,“龍”字寫作“竜”,“蛟”字寫作“蟭”。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龍”字為例,古時候寫作“”;以“蛟”字為例,古時候寫作“”。
1. 古代傳說中,神龍和蛟龍是種強大的神秘生物。
2. 在民間故事中,勇士常常需要對抗兇猛的龍蛟。
組詞:龍虎相鬥、蛟龍戲水、龍珠蛟鱗。
近義詞:龍、蛟、巨龍。
反義詞:蟲、蚯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