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 歐洲 各國商人在世界各重要商埠所設貿易和居住的場所。十九世紀外商在我國 廣州 建商館十三所,後實際上成為殖民主義者進行侵略活動的據點。
商館是19世紀歐洲商人在中國廣州設立的貿易和居住場所,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功能。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
商館指歐洲各國商人在重要商埠建立的貿易及居住場所,特指廣州的十三所外商機構。其建築四周築牆,與當地居民隔離,兼具商業活動與生活功能。
曆史背景與作用
這些商館始建于清朝,最初用于規範外商活動,但後期逐漸成為殖民擴張的據點。例如,外商利用商館進行鴉片走私等非法貿易,并幹預中國内政。
結局與影響
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英軍進攻廣州,商館被憤怒的民衆燒毀。這一事件反映了民衆對外國侵略的反抗,也标志着商館作為殖民據點的終結。
補充說明:商館的封閉性設計(圍牆隔離)體現了清政府對外商的限制政策,但其實際功能逐漸異化,成為近代中西沖突的縮影。
《商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商業場所或商人集中交流的地方。在古代,商館通常是商賈聚集的場所,經常用于商品交易、商業往來和商務會談。
《商館》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其中“商”是左右結構的字,它是“犬”和“也”的合字,表示貿易、商業;“館”是上下結構的字,它是“廠”和“彡”的合字,表示建築、場所。
《商館》共有9個筆畫,其中“商”占5個筆畫,“館”占4個筆畫。
《商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用于描述國家設立的商貿場所。
《商館》的繁體字為「商館」。
古代對于《商館》這個詞的寫法可以是「商館」、「商庾」或者「商馔」等。這些寫法在具體的語境中有所不同,但都指涉商業活動的場所或貿易交流的地方。
1. 在古代,各地商館是商人進行貿易和交流的重要場所。
2. 商館的建設使得商業活動更加繁榮,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1. 商城:商業活動集中的大型購物中心。
2. 館藏:機構或個人珍藏的收藏品。
3. 商展:商業展覽會或交易會。
商店、商場、商廈。
農莊、農舍、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