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在身上用以辟邪護身的佛像。《紅樓夢》第七八回:“説着,又向懷中取出一個旃檀香小護身佛來。” 清 焦應旂 《西藏志·衣冠》:“又帶一銀盒,名曰阿務,内裝護身佛、子母藥之類。”
護身佛是漢語詞彙,指隨身攜帶的佛像,主要用于辟邪、護佑平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護身佛(拼音:hù shēn fó)指一種小型佛像,常被佩戴或隨身攜帶,傳統上認為具有驅邪避災、保護安全的作用。例如《紅樓夢》第七八回提到“旃檀香小護身佛”,清代《西藏志·衣冠》也記載隨身銀盒内裝護身佛。
現代語境中,“護身佛”也被引申為比喻能提供保護的人或事物,例如“知識是人生的護身佛”。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傳統核心定義。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考據,可參考《紅樓夢》原文或清代民俗文獻。
《護身佛》是指在佛教中具有護身作用的佛像或佛鍊。人們相信通過信仰和佩戴護身佛,可以得到佛祖保佑,避免災禍與病痛,保持身體和心靈的平安。護身佛也被視為一種符號,代表着信仰和保護。
《護身佛》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護(hu),身(shen),佛(fo)。
部首和筆畫如下:
護:右手旁、扌部首、8畫。
身:自身部首、7畫。
佛:亻部首、7畫。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是一種追求解脫和智慧的宗教。佛教于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通過與中國文化和哲學的融合,形成了中國佛教的特色。《護身佛》作為一種信仰和守護符號,是佛教文化在中國傳統民間信仰中的衍生。
《護身佛》在繁體字為「護身佛」。
在古時候,人們對《護身佛》的描述和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根據佛教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佛教絕大部分的漢字寫法并未發生較大變化。
以下是關于《護身佛》的例句:
1. 我佩戴着護身佛,希望它能給我帶來平安和幸福。
2. 這尊護身佛是我在寺廟裡親手雕刻的。
3. 她相信護身佛有神奇的力量,每天都會虔誠地向它祈願。
基于《護身佛》中的三個字,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組詞:護身符、護身守護、佛像。
近義詞:護身護法、庇佑、保佑。
反義詞:咒詛、詛咒、咒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