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車麈尾的意思、犢車麈尾的詳細解釋
犢車麈尾的解釋
《晉書·王導傳》:“初, 曹氏 性妬, 導 甚憚之,乃密營别館,以處衆妾。 曹 氏知,将往焉。 導 恐妾被辱,遽令命駕,猶恐遲之,以所執麈尾柄驅牛而進。司徒 蔡謨 聞之,戲 導 曰:‘朝廷欲加公九錫。’ 導 弗之覺,但謙退而已。 謨 曰:‘不聞餘物,惟有短轅犢車,長柄麈尾。’ 導 大怒謂人曰:‘吾往與羣賢共遊 洛中 ,何曾聞有 蔡克 兒也。’”後用為嘲人懼内的典故。 清 陳維崧 《浣溪沙·逮下為閻牛叟賦》詞:“頻笑 王 家九錫文,犢車麈尾事紛紜。 蔡充 兒語最傳聞。”按, 蔡充 當為 蔡克 之訛。
詞語分解
- 犢車的解釋 牛車乘犢車。;;《資治通鑒》詳細解釋牛車。 漢 諸侯貧者乘之,後轉為貴者乘用。《漢書·蔡義傳》:“﹝ 蔡義 ﹞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衆門下,好事者相合為 義 買犢車,令乘之。”《宋書·禮志五》:“犢
- 麈尾的解釋 古人閑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在細長的木條兩邊及上端插設獸毛,或直接讓獸毛垂露外面,類似馬尾松。因古代傳說麈遷徙時,以前麈之尾為方向标志,故稱。後古人清談時必執麈尾,相沿成習,為名流雅器,不談時
網絡擴展解釋
“犢車麈尾”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與古代人物轶事相關,現多用于戲谑或嘲諷他人懼内(怕妻子)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晉書·王導傳》。
- 東晉名臣王導因妻子曹氏善妒,暗中另置别館安置妾室。曹氏得知後欲前往質問,王導擔心妾室受辱,匆忙駕車趕去,情急之下竟用手中麈尾(一種類似拂塵的器物)的柄驅牛加速。
- 司徒蔡谟聽聞此事後,戲稱朝廷要賜王導“九錫”(古代帝王賞賜功臣的九種禮器),并調侃道:“沒聽說其他賞賜,隻有短轅的牛車和長柄的麈尾。”暗諷王導懼内狼狽之态。
2.詞義解析
- 犢車:指牛車,古代普通交通工具,此處“短轅犢車”暗示匆忙簡陋。
- 麈尾:魏晉名士清談時手持的器物,象征風雅,但“長柄麈尾”在此被用于驅牛,凸顯王導慌亂失态。
- 整體含義:通過王導的窘迫場景,比喻因懼内而舉止失措,後成為嘲弄他人怕妻子的典故。
3.用法與延伸
- 古代文人常以此典入詩,如清代陳維崧《浣溪沙》中“頻笑王家九錫文,犢車麈尾事紛纭”,借古諷今。
- 現代語境中,該詞使用較少,但可靈活化用于幽默調侃男性在婚姻中的“妻管嚴”現象。
附:古文原文節選
《晉書·王導傳》:“導恐妾被辱,遽令命駕,猶恐遲之,以所執麈尾柄驅牛而進……(蔡谟)曰:‘不聞餘物,惟有短轅犢車,長柄麈尾。’”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犢車麈尾(dú chē zhǔ wěi)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犢表示小牛,車指的是車輛,麈尾是指麈獸的尾巴。該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小牛拉着的車輛上挂着麈獸的尾巴”。這個詞的部首是牛(⺧)、車(車)和麈(麈),總共有20畫。
犢車麈尾一詞的來源較為晦澀,不過可以從字面意思分析推測。在古代,麈獸是一種寶貴的動物,其尾巴有很高的象征意義,被用于裝飾貴族的車輛,象征着尊貴和地位。而牛則代表着力量和勞動。因此,犢車麈尾可以表示一個貴族或者富人所擁有的豪華車輛。
犢車麈尾的繁體為犢車麈尾,字形保持了一緻,隻是字體不同。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犢車麈尾的筆畫分别是:犢(5畫)、車(4畫)、麈(14畫),尾(4畫)。這些部首的筆畫數是:犢(4畫)、車(4畫)、麈(12畫),尾(4畫)。
以下是一個使用犢車麈尾的例句:
他們乘坐着犢車麈尾出行,顯得非常昂貴和有地位。
犢車麈尾沒有常見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它是一個獨特的詞語,用來形容奢華和富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