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i yuan] 唐玄宗李隆基年號(713—741)
開元天寶之際。——宋· 蘇轼《教戰守》
(1).開始新的紀6*元。《漢書·李尋傳》:“ 漢 興至今二百載,曆紀開元,皇天降非材之右, 漢 國再獲受命之符。”
(2).泛指開端,開頭。 漢 班固 《典引》:“厥有氏號,紹天闡繹,莫不開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南朝 宋 傳亮 《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 信陵 尚或不泯,況瓜瓞所興,開元自本者乎?”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龍德司春。開元布澤,含和尚仁。”
(3).指開國。 漢 班固 《東都賦》:“夫大 漢 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 南朝 齊 蕭道成 《即位告天文》:“闡極則天,開元創物。”
(4).指 開元寺 。 宋 蘇轼 《鳳翔八觀·王維吳道子畫》詩:“何處訪 吳 書, 普門 與 開元 。 開元 有東塔, 摩詰 留手痕。”參見“ 開元寺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開元漢語 快速查詢。
"開元"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主要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曆史年號釋義 作為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的年號(713-741年),"開元"标志着唐朝鼎盛時期。據《資治通鑒》記載,該年號取自《周易·系辭》"元者善之長也",喻示"開創新紀元"的政治理想。此時期社會經濟繁榮,史稱"開元盛世",《新唐書·食貨志》載"米鬥至十三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呈現物價穩定的盛世圖景。
二、文字學解析 《說文解字》釋"開"為"張也","元"指"始也"(卷一)。二字合構為動賓短語,字面義為"開創初始",引申為"創建新紀元"。漢代典籍《白虎通義·號篇》載"王者受命而作,必擇元號",印證該詞蘊含的創始性語義特征。
三、文化符號演變 在佛教語境中,"開元"特指唐開元年間傳入的密教體系,現存洛陽龍門石窟第1955號窟保留着開元三年(715年)《金剛頂經》漢譯題記。宋代以降逐漸衍生為吉利用語,明清地方志中常見"開元坊""開元街"等命名,寄托對地方文教振興的期許,如《泉州府志》記載南宋紹興年間重建的開元寺建築群。
該詞現代多用于企業命名與文化建設,如國務院1994年批準設立的開元文物保護基金會,體現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轉化。在語言學層面仍保留"創始""鼎新"的核心語義,符合漢語雙音節詞由專名向普通語彙演變的普遍規律。
“開元”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文化、語言等多個維度解析,具體如下:
唐玄宗時期
這是“開元”最廣為人知的用法,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713年12月—741年12月),共29年。這一時期因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史稱“開元盛世”,是唐朝乃至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階段。
例: 蘇轼《教戰守》中提到的“開元天寶之際”,即指這一時期前後的社會狀況。
其他朝代引用
曆史上另有北周、南诏等國也曾使用“開元”作為年號,但影響較小。
開端與新紀元
“開元”本義為“開創紀元”,源自《漢書·李尋傳》中的“曆紀開元”,引申為重大變革或新時代的起點。
例: 班固《東都賦》中“大漢之開元也”即指漢朝開國。
道曆紀元
在道家文化中,“開元”指農曆(道曆)的紀元起始,沿用至今。
建築與寺廟
如“開元寺”是唐代著名寺廟,現存多地(如福建泉州、河北正定等),蘇轼詩中“開元有東塔”即指此類建築。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開”象征開創、開放,“元”代表首始、根本,組合寓意“開啟新篇章”。
在文學與藝術中,“開元”常被賦予開創性意義,如形容具有裡程碑式的作品或事件。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事件或寺廟分布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5、3)。
阿叱安紮背境辨認炳爍不趨事巢繇騁志川塗瘁貌村家端妍煩渎防盜方道彰方山巾膹炙負實狠獗獗黃溜溜幻瞖花判劍歌監觀匠郢賤胚骥騄驚險鸠僝積中亢辭老稚軨積臨莅鸾辔鹵汁悶打颏鑷肆膩人奴隸主排草香蟠株疲獘乾噎栖居嶔嵌齊遬全愈日月重光實現水中著鹽素蟒踏破鐵鞋它山之石鐵仙團徽凸凹徒從文旌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