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cayed]∶不景氣;衰落
家事零落
(2) [scattered; sporadic]∶散亂
零落的槍聲
(3) [straggly]∶散落;好像散亂安排
零落的村莊
(4) [withered and fallen]∶樹木枯凋
草木零落
(1).凋謝。《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王逸 注:“零、落,皆堕也。草曰零,木曰落。” 元 曾瑞 《願成雙·贈老妓》套曲:“忽驚風雨夜來時,零落了千紅萬紫。”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草本》:“隻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 于敏 《西湖即景》:“杜鵑早已零落,芍藥正在競芳。”
(2).喻死亡。《管子·輕重己》:“宜穫而不穫,風雨将作,五穀以削,士兵零落。不穫之害也。” 馬非百 新诠:“零落,殞也。言風雨大起,五穀因而削減。士,戰士。民,普通人民。謂戰士與人民皆将飢餓以死也。”《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内知識,零落殆盡。” 張銑 注:“零落,死也。” 唐 王昌齡 《代扶風主人答》詩:“鄉親悉零落,塚墓亦摧殘。”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九:“唉,可憐的老人,在那大地主的魔杖下永遠地零落了。”
(3).衰頹敗落。 唐 杜甫 《有歎》詩:“壯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間。”《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功名未遂,家事日漸零落。” 楊朔 《櫻花雨》:“ 君子 的凄苦神情,也許是惋惜自己零落的青春,也許是不能忘記自己痛苦的身世吧?”
(4).飄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詩:“逐臣與棄妾,零落心可知。” 元 薩都剌 《補阙歌》:“破窗冷硯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蘇曼殊 《焚劍記》:“及狀元死, 彩雲 亦零落人間。”
(5).散亂,散失。《南史·沉炯傳》:“甲帳珠簾,一朝零落, 茂陵 玉盌,遂出人間。”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三折:“澗水剪茶燒竹枝,袈裟零落任風吹。”《白雪遺音·銀紐絲·盼五更》:“三更裡回房卸殘粧,釵環零落為才郎,痛恓惶。”
(6).掉落。 唐 孟郊 《征婦怨》詩:“别時各有淚,零落青樓前。”
(7).借指掉下的眼淚。 唐 劉商 《綠珠怨》詩:“從來上臺榭,不敢倚欄幹,零落知成血,高樓直下看。”
(8).稀疏,稀稀落落。 唐 方幹 《秋夜》詩:“夢破寂寥思,燈殘零落明。” 沙汀 《意外》:“四周的話語聲已逐漸零落了。”
(9).零頭,剩馀的。 唐 王建 《當窗織》詩:“輸官上頭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10).殘缺不全,零碎。 宋 曾公亮 《進唐書表》:“文采不明,事實零落。” 魯迅 《緻孫伏園書》:“寄給我的報,收到了五六張,零落不全。”
零落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均源自權威辭書文獻:
指草木花葉枯萎脫落的狀态。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草木凋謝”,如《楚辭·離騷》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描繪秋日草木衰敗之景。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花葉脫落”,如“深秋時節,枝葉零落”。
引申為事物衰敗、荒涼或人丁稀少。
例證:
《古代漢語詞典》收錄義項“衰敗;稀疏”,如白居易《續古詩》“家宅零落盡”,形容家道沒落。
《國語辭典》釋“稀疏不整”,如“燈火零落”表燈火稀疏之狀。
形容聲音片段化、節奏散亂。
例證: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注明“斷續而微弱”,如“遠處傳來零落的槍聲”。
《新華詞典》釋“稀疏不集中”,如“掌聲零落”指掌聲稀落斷續。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零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草木)凋謝脫落
指植物枯萎、花瓣或葉片脫落的現象。
例:“草木零落成泥碾作塵”(陸遊《蔔算子·詠梅》)。
(事物)衰敗或敗落
形容家族、事業等由盛轉衰的狀态。
例:“家事零落”“零落的青春”。
稀疏、不集中
描述聲音、燈光等分布零散、不連貫。
例:“零落的槍聲”“燈火零落”。
流落或飄零
指人因變故漂泊異鄉、居無定所。
例:“零落江南”“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杜甫《佳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離騷》《蔔算子·詠梅》等文獻。
百華邦侯蚌淚鮑參軍貶約獘窦鼻眼不窕長耳公齒次沖天鶴初事廚養臣辭學叢蘭麤行喋盟頓歇翻黃公理柺杖寒懼家境嫉惡若仇驚奇進退消長快婿來蹤去迹老母斂版理過其辭懋冊民安國泰泥沈女叔披詳搶火齊眉丘索琦行鵲乳诎身人去樓空三元君騷馬扇結沙蓬聲量省台豕亥魚魯十薮事質遂過闛阖亭閣外耳瓦尊委劣五雲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