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暑的意思、積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暑的解釋

謂久旱。 金 趙秉文 《平章謝撫谕表》:“欽惟皇帝陛下,内恕及人,至明燭物,憫 河南 之積暑,知臣下之微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積暑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積”(積聚、累積)和“暑”(炎熱、暑氣)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長期積聚的炎熱暑氣或持續的酷熱天氣。以下是詳細釋義與例證:


一、基本釋義

  1. 暑氣積聚,持續炎熱

    指長時間累積的暑熱之氣,多形容盛夏時節高溫天氣的延續。

    例證:

    白居易《夏日作》詩:“宿雨林筍嫩,晨露園葵鮮。積暑苦炎熱,涼飙蕩已暄。”

    (“積暑苦炎熱”直指持續的暑熱令人難耐。)

  2. 長夏、盛暑

    作為時間概念,泛指夏季最炎熱的階段。

    例證:

    陸遊《七月下旬得疾不能出戶者十旬》詩:“積暑暗窮簟,新涼入舊衣。”

    (“積暑”與“新涼”對應,凸顯長夏向初秋的過渡。)


二、語義解析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積暑:猶積熱。謂久熱。”

    來源:第6卷第1283頁(紙質版),無公開電子鍊接。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積暑:長夏;盛暑。”

    來源:2002年版第678頁。

  3. 古典文學用例

    宋·範成大《劇暑》詩:“積暑釀溽濁,觸熱争躁狂。”

    (印證“積暑”與濕熱、悶濁氣候的關聯。)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現今多用于文學創作、中醫養生及氣象描述中,如:

“連月積暑,江南多地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人民日報》氣候報道)

“中醫認為積暑易緻濕邪内困,需清熱化濕。”(《中國中醫藥報》)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積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積暑(拼音:jī shǔ)指久旱,即長時間幹旱的狀态。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


二、出處與例證


三、字義分解

  1. 積(jī):
    • 本義為積累、聚集(如“積少成多”)。
    • 引申為長期形成的事物(如“積習”“積弊”)。
  2. 暑(shǔ):
    • 本義指炎熱(如“暑天”),但在此詞中結合“積”,特指幹旱而非高溫。

四、常見誤解

需注意“積暑”并非指“長期酷熱”,而是強調幹旱的持續性。其含義與字面“暑”的常規義項(炎熱)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五、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平章謝撫谕表》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頒學鮑老鞭辟着裡裱糊不莊猜頭兒程氣舛斡怵利擔擱道契雕辇方遊分巡道剛戾自用幹豫膏脈革容寡薄鳏對郭舟寒谷谹谹虹映黃圖角帶驚騷斤斤計較鸠僭鵲巢救苦齋卷甲銜枚郡稅懇願攦秀忙古歹蜜裡調油冥會暝蒙魔行木匠帶枷南庫内記室女和尚千刀萬剁乾律錢物遷行乳母山委筲子魫角冠子石枰守習司鼎鎖陽台讨流溯源跳繩推摩險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