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巡道的意思、分巡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巡道的解釋

古代官名。 唐 代遣使分道出巡,稱為分巡某某道。 明 代于按察司之下設立按察分司,其長官負責監督、巡察其所屬州、府、縣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況,謂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銜。 清 初仍之, 乾隆 時裁銜存官,代表巡撫分巡其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當今年二月間, 林銘球 同 襄陽 分巡道 王瑞柟 、總兵 左良玉 秘密定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巡道是中國明清時期地方監察體系中的重要官職,其核心職能為"分守某地、巡察治事"。該制度始創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設提刑按察司副使、佥事等職官,分巡特定區域。據《明史·職官志》記載,分巡道官員需"按臨所部,察吏安民",主要承擔司法監察、刑獄審理、治安維護等職責,轄區通常涵蓋三至五個府級行政區。

清代沿襲明制并加以完善,《清史稿》載其職能擴展至"錢谷刑名皆得綜理"。在具體運作中,分巡道需定期巡察轄境,審核州縣案件卷宗,監督官吏考課,并直接向督撫衙門負責。據《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考證,雍正年間(1723-1735)将分守道與分巡道合并為"道員",形成四級地方行政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該官職名稱中的"分"字體現其分區管轄特性,"巡"字強調巡察監督職能,"道"則指代介于省與府之間的行政監察區劃。在文書格式方面,分巡道公文需加蓋"分巡某地兵備道"官防,其衙署稱"道台衙門",屬官包括經曆、照磨等佐貳官。

網絡擴展解釋

“分巡道”是古代官制中的一種職位,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分巡道是古代負責地方監察與巡察的官職,主要職責為監督所轄州、府、縣的政治、司法等事務。其名稱源于唐代“分道出巡”制度,明代正式成為按察司下屬的常設官職。

二、曆史演變

  1. 唐代起源:始設于唐代,朝廷派遣使臣分道巡查地方,稱為“分巡某某道”,但尚未形成固定官職。
  2. 明代制度化:明代在各省按察司下設“按察分司”,長官稱分巡道,多由按察副使或佥事兼任,負責監察地方行政與司法。
  3. 清代調整:清初沿用明制,乾隆時期裁撤虛銜,保留實際職能,分巡道成為巡撫的地方代表。

三、職責與特點

四、延伸含義

作為成語,“分巡道”引申為“各司其職、分工明确”的比喻,常用于描述團隊或組織中職責清晰的狀态。


注:如需了解分巡道的具體案例(如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可參考姚雪垠《李自成》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喙一詞報馬赤磷愁促綢直串道大公祖大媒道塗大爺陡搜多情善感而乃樊棘法天俘邑輵螛乖蹇果臝顧前不顧後合戰虎踞降祥賤辱及冠赆私基石疾迅衎然科技磕磕絆絆疴恙阃政老而不死老仙長冷煖自知兩兩三三連蔓廉恕料敵如神寮亮陵稻六色錢漫着門侍千裡骥齊嶄嶄柔嘉三方少而精少進深識遠慮十日歡玩故習常無何有鄉無絕五色毫賢人酒蒠菜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