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頒學的意思、頒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頒學的解釋

謂分别學生才藝高下。《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秋頒學,合聲。” 鄭玄 注:“春使之學,秋頒其才藝所為。” 賈公彥 疏:“春,物生之時,學子入學。秋,物成之時。頒,分也,分其才藝高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頒學”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語境,其核心含義指官方(尤其是君主)頒布、推行教化與學術。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經典文獻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核心釋義:頒布學術,推行教化

二、 具體内涵與運用

  1. 興辦教育機構: “頒學”常體現為設立學校(如太學、國子監、地方官學),為推行教化提供場所和制度保障。
    • 引用參考: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在相關文選注釋或文化常識部分,會涉及古代教育制度,如“漢代設太學,為‘頒學’之重要體現”。 (來源:王力.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M]. 中華書局.)
  2. 制定教育政策: 包括規定教學内容(如儒家經典)、選拔人才的方式(如科舉制度)、尊崇師道等,都屬于“頒學”的範疇。
    • 引用參考: 可參考曆代史書《選舉志》、《禮志》或《儒林傳》,如《新唐書·選舉志上》記載的唐代教育制度,即是“頒學”的具體實施。 (來源: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M]. 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倡導學術風氣: 統治者通過表彰儒術、尊崇經學、組織典籍編纂(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活動來引導學術方向,這也屬于廣義的“頒學”。
    • 引用參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編纂宗旨體現了清代官方對學術的整理與引導。 (來源:永瑢, 紀昀 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 中華書局影印本.)

三、 曆史背景與文化意義 “頒學”觀念深深植根于儒家“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的思想。它不僅是發展文化教育的措施,更是維護統治秩序、移風易俗、培養符合王朝需要的人才(“士”)的根本策略,是“文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曆代王朝的興衰,常與其“頒學”的力度和效果密切相關。

“頒學”一詞,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官方主導教育、推行教化的核心意涵。它指涉的是國家層面對于學術傳播、人才培養、道德風尚塑造所進行的系統性、制度化的努力,是理解傳統中國“政教合一”特征的關鍵概念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頒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解釋

“頒學”指根據學生才藝水平進行區分或考核,屬于古代教育制度中的評價行為。該詞由“頒”(分發、區分)和“學”(學習、教育)組合而成,字面可解為“對學業成果進行分級”。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1. 《周禮·春官·大胥》記載:“春入學,舍采,合舞;秋頒學,合聲。”

    • 鄭玄注:“春使之學,秋頒其才藝所為。”
    • 賈公彥疏:“春,物生之時,學子入學;秋,物成之時,頒,分也,分其才藝高下。”
      (引用自)
  2. 曆史背景:古代以春秋為教育周期,春季為入學季,秋季則通過考核(頒學)評定學生表現,體現“春生秋實”的農時觀念。


三、字義分解

    • 本義為“分發”(如頒獎、頒布),引申為“區分”。
    • 通假“班”“斑”,如“頒白”指頭發花白(《孟子·梁惠王上》)。
    • 指學習、教育,如《禮記·學記》中“教學為先”,強調對知識的鑽研與傳承。

四、總結

“頒學”是古代教育體系中周期性考核制度的體現,主要用于區分學生才藝水平。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需結合《周禮》等古籍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冰潔玉清撤崗齒牙馀惠傳道會答拜打出調入大口膽力等頭空藩司鳳吻負鐵谷土蒿豬黃皮環環換言之胡椒活該健步箕蔔擊托寄孕狷笃凱風課講匡攘爛蔚老氣橫秋連方連牽獵書靈祠镠珌賣苦力農氓錢荒罄宇勤身欽限人節肉用雞阮生狂三凈少年之家審觀爽伉铄金毀骨歲序隨珠荊玉索梯泝溯梯陟王後盧前王相完強午朝五王霄宇小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