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澀的意思、險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澀的解釋

亦作“ 險澁 ”。1.崎岖阻塞。《晉書·周馥傳》:“ 河 朔蕭條, 崤 函 險澀。” 唐 杜甫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詩之二:“俶裝逐徒旅,達曙淩險澀。” 清 吳偉業 《林屋洞》詩:“傳聞道險澀,谽谺來天風。”

(2).謂文句生僻艱澀。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三》:“今徒以詭異險澀難讀為工。” 明 劉基 《<郭子明詩集>序》:“其為詩也不尚險澀,不求奇巧。”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書》之二:“士之患,多厭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用志既偏,卒之學為奇怪終不可成,而為險澁艱陋之歸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險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含義

由“險”(危險、困難)和“澀”(晦澀、難懂)組合而成,形容事物難以理解或環境艱險阻塞。


二、詳細解釋

  1. 地理環境的艱險阻塞
    指地勢崎岖險峻,道路難以通行。

    • 例句:
      《晉書·周馥傳》提到“崤函險澀”(崤山、函谷關一帶地勢險要);
      杜甫詩句“達曙淩險澀”形容旅途艱險。
  2. 文辭或道理的晦澀難懂
    形容語言、文章或思想深奧生僻,令人難以理解。

    • 例句:
      明代劉基批評某些詩文“不尚險澀”,提倡平實表達;
      元代劉壎提到“詭異險澀難讀”的文風。

三、使用場景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更偏向于第二層含義,即表達理解上的困難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澀

《險澀》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事物有危險且難以理解、頗具深奧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阝”和“水”,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2和4。

來源

《險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澀字原本是用水旁和色旁組成的,表示水變色,含義是有毒的水。

繁體

《險澀》的繁體字是「險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險字也有其他的寫法,比如「險」字的上方是「豋」,下方是「水」,表示水流在險峻的地方。

例句

1. 這本書的内容非常險澀,需要仔細閱讀才能理解。

2. 他的思維方式非常險澀,很多人都無法理解。

組詞

險峻、險惡、險要、澀口、澀谷

近義詞

深奧、晦澀、難解

反義詞

簡單、明了、淺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