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鳏對的意思、鳏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鳏對的解釋

猶孤對。對仗的一種。謂一句詩中自相為對。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專愚》:“‘煙鎖池塘柳’,五字寓五行,昔稱鰥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鳏”是一個多義漢字,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讀音與結構

    • 拼音為guān,字形為左右結構,部首為“魚”,右邊聲旁為“眔”(dà)。該字屬于形聲字,形旁“魚”表意,聲旁“眔”表音。
  2. 本義

    • 原指一種名為“鳡”的大魚(如《孔叢子》中記載的“鳏魚其大盈車”)。
  3. 引申義

    • 無妻或喪妻的男性:如“鳏夫”“鳏居”。古代将“老而無妻”稱為“鳏”,常與“寡”“孤”“獨”并稱(如成語“鳏寡孤獨”)。
    • 特殊用法:極少數古籍中泛指“有妻但分居者”,如顧炎武《日知錄》中的記載。

二、用法與擴展


三、字源演變


“鳏”兼具動物名稱與社會身份雙重含義,其語義演變體現了漢字從具象到抽象的文化延伸。如需更深入的字形分析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或《說文解字》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鳏對》的意思及來源

《鳏對》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未婚的男子。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鳏(gūn)和對(duì),其中“鳏”為一個獨體字,表示沒有妻子的男子,“對”則表示一對、配對之意。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據《說文解字》記載,它的本義是指沒有喪偶的男子,與現代的意義相似。在古代社會中,男性一旦喪偶就需要再娶,所以沒有再婚的男性就會被稱為“鳏”,表達了他們無法形成夫妻關系的狀态。

《鳏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的部首分類,字頭部首為“鳥”(鳥字旁),尾部部首為“寸”(對字旁),屬于辭書形式的拆分方式。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鳏對》的繁體字

《鳏對》的繁體字為「鰥對」。

古時候《鳏對》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有多種對應的寫法,如“鰥對”、“鸛對”等,但現代多使用“鳏對”的寫法。

《鳏對》的例句

1. 他是個鳏對,一直未婚。

2. 她單身一生,成了一位鳏對。

《鳏對》的組詞

1. 鳏居:指鳏夫寡居,獨自一人住。

2. 鳏寡孤獨:形容沒有相依為伴的人,孤單寂寞。

《鳏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未婚男子。

反義詞:已婚男子、丈夫、新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