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職掌章表書牍的吏員。 宋 鄭剛中 《又回胡提舶書》:“五雲之賜,既已拜矣,獨散員廢吏,不敢恬然。雙封塵浼記史,謹别具劄子布稟。” 宋 樓鑰 《答朱晦庵書》:“後知起鎮 臨漳 ,俱不得一拜記史之問。”
“記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用法區分:
古代官職含義(名詞)
指職掌章表書牍的吏員,主要負責文書管理和曆史記錄。此用法多見于宋代文獻,如鄭剛中《又回胡提舶書》和樓鑰《答朱晦庵書》中提到的“記史”均指此類職位。此職責與古代“史官”部分職能重疊,但更側重行政文書的處理。
現代引申含義(動詞短語)
現代語境中可拆解為“記住曆史,學習曆史”,強調通過曆史經驗指導現實與未來。常見于教育、文化領域,例如學校課程或社會活動中提倡的“以史為鑒”理念。
應用場景差異
需注意:部分現代資料可能混淆兩種含義,研究時建議優先參考古籍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記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記錄曆史。曆史是指過去發生過的事件、事物和人物的記錄和研究,而“記史”就是指将曆史的經過和細節進行記錄和叙述的行為。
《記史》的第一個字是“記”,它的拆分部首是“言”,意味着與語言相關。它的筆畫順序是第一筆橫折,第二筆豎,第三筆撇,第四筆捺。第二個字是“史”,它的拆分部首是“口”,意味着與言論和曆史有關。它的筆畫順序是第一筆橫,第二筆豎,第三筆撇。
《記史》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文化。記史一詞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曆史學的發源期,當時的曆史學家通過将曆史事件和人物的經過進行記載,來揭示曆史的真相和演變過程。
《記史》的繁體字寫作“記史”,字形上加入了更多的筆畫和線條,使得字形更為複雜和繁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記史一詞中,每個字的筆畫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書寫,演變過程中有一些變化。然而,基本的字形和含義沒有太大改變。
1. 他利用大量的史料來記史,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曆史學家。
2. 記史的重要性在于保留和傳承曆史的真相,避免錯誤的重複。
記述、記載、記憶、史學、史書、史官
曆史紀錄、史志、編年史
忘記、遺忘、失憶、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