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計日而待 ”。
“計日而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 rì ér sì,字面意思是“計算着天數來等待”,引申為“急切期盼某事的實現或某人的到來”。該成語的核心含義包含兩層:一是指時間可精确推算,二是指等待心情的迫切性。例如:“他康複的進展穩定,家人計日而俟其出院。”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計”指計算,“日”指時間單位,“俟”為文言文中“等待”之意,整體構成時間與心理狀态的雙重表達。該成語常見于書面語,多用于形容對确定事件的殷切期待,如學術成果的發布、工程竣工等場景。
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卷第245頁的釋義,該成語可追溯至宋代文獻,與“計日而待”為同源表述,兩者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2015年修訂版)第178頁均有收錄,區别在于“俟”更強調主動等待的狀态。近義表述包括“指日可待”“翹足引領”等,反義詞則為“遙遙無期”。
“計日而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ì rì ér s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源自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大同志》:“事終無成,敗亡可計日而俟”,原句用于表達對敗局臨近的預見。
該成語通過“數日子”的具象化表達,強調時間臨近的确定性,適用于強調時間節點的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按堵闇曶阿嚏把門蔽日幹雲長短星蟬靈子鈔剽饬行寵誨次家蕩産傾家大夏調書袋鵰堂地入冬汛短绠汲深祓社該班高枕安寝寒檠鶴蝨何消洪幹黃闼話仙花枝招顫穢德垢行徽號魂消膽喪頰胲奬説焦盡噍讓機明驚傳金魁星近識酒所來嘻理懷領受螺絲母買宴墓工撇捩皮重锵羊樵刍情首三年之艾善意熟議損傷泰山刻石外命瓦龍人汙塗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