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命的意思、外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命的解釋

(1).指封建王侯及其臣屬。《隋書·百官志中》:“外命,諸公九命,諸侯八命。”原注:“謂諸侯及其臣。”

(2).謂財物。《南史·徐勉傳》:“且釋氏之教,以財物謂之外命。外典亦稱‘何以聚人曰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命”是古代漢語中與官職、封號相關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受封于王室外部的貴族女性或官員”,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1. 基本定義

    “外命”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内宰》,鄭玄注雲:“外命,謂卿大夫之妻也。”指王室外受封的貴族女性,如公卿、大夫之妻。唐代制度中,“外命婦”涵蓋公主、郡主、縣主及官員母妻等受封者,與宮廷内的“内命婦”(如嫔妃)形成區分。

  2. 制度演變

    漢代至明清,“外命”體系隨爵位制度擴展。如《通典·職官典》記載,唐代外命婦按夫、子官階分為國夫人、郡夫人、縣君等九等。宋代《宋史·職官志》進一步規定外命婦可依品級享受俸祿、車服儀制。

  3. 語義延伸

    在文學與史學文獻中,“外命”偶指代地方官員。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稱:“外命之臣,守土以奉職”,此處借指受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吏,強調其“受命于外”的屬性。

參考來源

《周禮注疏》《舊唐書·職官志》《通典》《宋史》《日知錄》

網絡擴展解釋

“外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具體用法來理解:

一、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含義

  1. 指封建王侯及臣屬
    源自《隋書·百官志中》記載:“外命,諸公九命,諸侯八命”,原注解釋為“謂諸侯及其臣”。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官制中的等級劃分,與“内命”(中央官員)相對,多用于描述地方諸侯及其下屬的職位體系。

  2. 佛教文化中的引申義
    《南史·徐勉傳》提到:“釋氏之教,以財物謂之外命”,此處将財物視為維系生命的外在條件,強調物質對生存的重要性。


二、其他特殊用法

  1. 中醫穴位别名
    在《靈樞·本輸》等醫學典籍中,“外命”是複溜穴的别稱,屬足少陰腎經,用于治療水腫、盜汗等症。

  2. 現代延伸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外在環境決定的命運”,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引申或誤傳。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隋書·百官志》《南史·徐勉傳》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梁八級工八蠻崩陁播降常居禅和氣赤氏蟲氣崇山峻嶺叢集大才盤盤遞發東量西折發口鋒铄分親撫輿高嚴鼓籥凾刃之地蚝房豪肆晎晎懷妊還價護書夾節堂精剛潏波叩栧愧慄裡應外合耧車啰唕鹭嶼賣乖馬客密通釀王憑系裒掇前輩搶險隊歉歲敲彈青衣神啓沃人造纖維如坐針氈三周說法曬席生角殊方絕域素封腿碼外電匣龍鄉納骁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