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刍的意思、樵刍的詳細解釋
樵刍的解釋
打柴割草的人。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寧知螻蟻之與狐兔,無論樵芻之與牧豎。”
詞語分解
- 樵的解釋 樵 á 柴,散木:樵蘇(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樵。 打柴:樵夫。樵客。 古同“谯”,谯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刍的解釋 刍 (芻) 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刍。 割草:刍荛(割草稱“刍”,打柴稱“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刍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刍議(
專業解析
"樵刍"的漢語詞典釋義
"樵刍"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樵"和"刍"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砍柴和割草,常泛指與獲取燃料、飼料相關的勞作活動或從事此類勞作的人(即樵夫和割草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 單字釋義
- 樵 (qiáo):
- 本義: 動詞,指砍伐木柴。《說文解字》釋為"散木也",段玉裁注:"散木,謂木之散材,可供炊爨(cuàn,燒火做飯)之物也。" 即指用作燃料的柴火。
- 引申義:
- 名詞,指木柴、柴薪。如《左傳·桓公十二年》:"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扞:捍衛;采樵:砍柴)。
- 名詞,指砍柴的人,樵夫。如《詩經·小雅·白華》:"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卬:我;烘:烤;煁:火爐)。
- 來源參考: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刍 (chú):
- 本義: 動詞,指割草。《說文解字》釋為"刈艸也",即割草。
- 引申義:
- 名詞,指喂牲口的草料、飼料。如《莊子·列禦寇》:"食以刍叔。"(叔:通"菽",豆類)。
- 名詞,指割草的人。如《詩經·大雅·闆》:"先民有言,詢于刍荛。"(荛:打柴的人,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引申指草野之人)。
- 形容詞,指草把、草席等草制品。如"刍狗"(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
- 來源參考: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二、 複合詞"樵刍"釋義
- 基本義: 砍柴和割草。指獲取燃料(柴)和飼料(草)的兩種具體勞作行為。
- 泛指義:
- 指從事砍柴割草等勞作活動。如《漢書·揚雄傳上》:"樵刍既入,爨(cuàn)煙乃升。"(砍柴割草的人回來了,炊煙才升起)。
- 指砍柴割草的人,即樵夫和割草者。常與"牧"(放牧)連用,泛指從事山林田野勞作的底層民衆。如《淮南子·主術訓》:"是故人主覆之以德,… 魚不長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發若蒸氣,禽獸之歸若流泉,飛鳥之歸若煙雲,有所以緻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雲至而修封疆,蝦蟆鳴燕降而達路除道,陰降百泉則修橋梁,昬張中則務種谷,大火中則種黍菽,虛中則種宿麥,昴中則收斂畜積,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應時修備,富國利民,實曠來遠者,其道備矣。非能目見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則官自備矣。心之所欲,耳目所欲聲色也,鼻口所欲芬香滋味也,四支所欲安佚也。此五者,人情之所不免也。養五者之有具也,無其具,則五者不可得而緻也。萬乘之主,… 其于樵刍牧,皆有所遠避。"(這裡的"樵刍牧"即指砍柴、割草、放牧的人及其活動)。
- 相關詞彙: "樵蘇"(砍柴刈草)、"刍牧"(割草放牧)意義相近。
三、 文獻佐證
- 《詩經·小雅·白華》: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雖未直接連用"樵刍",但"樵"字的使用體現了其砍柴的核心含義,是理解複合詞的基礎文獻之一 。
- 《漢書·揚雄傳上》: "樵刍既入,爨煙乃升。" 這是"樵刍"作為勞作活動或勞作人群的典型用例 。
- 《淮南子·主術訓》: "…其于樵刍牧,皆有所遠避。" 此例清晰展示了"樵刍"與"牧"的并列使用,泛指山林田野的勞作人群 。
"樵刍"是一個源自先秦、多見于秦漢典籍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砍柴和割草,既可指具體的勞作行為,也可泛指從事此類勞作的底層民衆(樵夫和割草者)。理解該詞需結合"樵"(砍柴/柴薪/樵夫)和"刍"(割草/草料/割草者)兩個單字的古義及其在經典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樵刍”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iáo chú,其基本含義指打柴割草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字義拆分
- 樵:本義為“木柴”,引申為砍柴或打柴的人(如“樵夫”)。
- 刍:原指喂牲畜的草,也指割草的動作,後引申為草料或謙稱自己的言論(如“刍議”)。
- 組合義:兩者并列,指從事砍柴和割草勞作的人。
-
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文學家沈約的《郊居賦》:“甯知蝼蟻之與狐兔,無論樵刍之與牧豎。” 句中“樵刍”與“牧豎”(牧童)并列,代指底層勞動者。
語境與用法
- 古代用法: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指代山野勞作的平民,常與“牧豎”“漁樵”等詞并提,體現隱逸或質樸的生活意象。
- 現代用法:已不常見,屬生僻詞彙,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
相關擴展
- 近義詞:樵夫、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也用于謙稱自己的意見)。
- 文化關聯:古代“樵刍”常象征清貧而自由的生活,如詩詞中“漁樵耕讀”代表傳統四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例證或用法,可參考《郊居賦》原文或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宅正路敖廪鳌掖傲縱邊燧兵甲插燒叱叱從不錯愛打撈船電廠恩惠反國分稅制臯貔虎拜火器營虎圈兼該疾博稽察羁愁介吝解推近地點急頭賴臉絶賣枯甲括刷爛柯樵兩犀領給巒岡買辦資産階級萌牙悶頭兒邈志木椎耐火納衣砰磅飄決欠欠答答竊犯嵚崎磊落穹穹厚厚饒有風趣熱照散黛上鎖是非隻為多開口太後貪惰跳白索銅拔腿繃我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