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闼的意思、黃闼的詳細解釋
黃闼的解釋
(1).黃闱。《後漢書·百官志三》“黃門令一人” 劉昭 注引 董巴 曰:“禁門曰黃闥,以中人主之,故號曰黃門令。”
(2).指門下省。 宋 曾鞏 《相制三》:“朕飭正三省,綱理萬事。號令所出,本諸西臺;閲審駮論,屬之黃闥;推而達之,則在會府。” 宋 蘇轍 《謝太中大夫門下侍郎表》之一:“黃闥之崇,惟賢是用;四品之貴,匪功弗加。”
詞語分解
- 黃的解釋 黃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顔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事情失
- 闼的解釋 闼 (闥) à 門,小門:排闼直入(推開門就進去)。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黃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指禁門(宮門)
- 來源:根據《後漢書·百官志三》中“黃門令一人”的注釋,劉昭引董巴的記載稱“禁門曰黃闼,以中人主之,故號曰黃門令”。這裡的“黃闼”特指皇宮中的禁門,由宦官(中人)管理,因此相關官職如“黃門令”也由此得名。
- 延伸:漢代“黃門”是少府下屬機構,負責宮廷事務,常由宦官任職,故“黃闼”與宮廷禁衛、内廷管理密切相關。
2.指門下省(宋代)
- 來源:宋代曾鞏在《相制三》中提到“黃闼”與“西台”(中書省)、“會府”(尚書省)并列,表示其職能為“閱審駁論”,即審查、駁正政令。此處“黃闼”代指門下省,是宋代中央行政機構“三省”之一,負責诏令的審核與封駁。
補充說明
- 詞義演變:從漢代到宋代,“黃闼”的含義從具體的宮門名稱擴展為行政機構代稱,反映了古代官職與宮廷制度的關聯性。
- 使用場景: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若需進一步驗證或擴展,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官職辭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闼
“黃闼”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為“丶”和“門”,總計3個筆畫。源自古代漢字,擁有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黃闼”的繁體字形為“黃闥”。繁體字是對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具有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
以下是“黃闼”一詞的例句:
1. 他家的大門上畫着一對黃闼,寓意着財運亨通。
2. 古代皇宮的金閨玉闼錦繡華麗,彰顯着皇家的尊貴。
在組詞方面,可以根據“黃闼”的意思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例如:
1. 黃闼高卧:指高官顯貴的人物。
2. 黃闼密布:形容門庭繁榮、人員衆多的場所。
接近義詞有:金閨、寶閨。
相反義詞有:黑闼、鐵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