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買宴的意思、買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買宴的解釋

封建時代臣下獻錢財以參與國君所設的宴會。《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三》:“甲午,詔今後諸侯入朝,不得進奉買宴。”《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二年》:“甲午,前 靜難 節度使 侯章 獻買宴絹千匹,銀五百兩;帝不受,曰:‘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豈待買邪!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續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復遣其子 蔣國公 從鑑 、戶部尚書 新安 馮延魯 來買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買宴”是封建時代的一種政治制度,指臣下或附屬國向君主進獻錢財以參與其宴會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買”(進獻財物)和“宴”(君主宴會)組成,字面意為通過進獻財物換取參與宴會的資格。其本質是臣屬向君主表忠心的政治行為。

  2. 曆史背景與實例

    • 五代十國至宋朝時期,地方節度使或附屬國常通過“買宴”向中央政權示好。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後周太祖曾拒絕侯章進獻的買宴絹銀,并強調“諸侯入觐,天子宜有宴犒,豈待買邪!”。
    • 南唐後主李煜也曾向北宋朝廷“買宴”,體現臣屬國對宗主國的依附關系。
  3. 性質與争議
    雖名義為“宴會參與費”,實為變相貢賦。後周太祖曾下令禁止此行為,但未能徹底廢止,側面反映其隱含的權力交易性質。

  4. 現代引申含義(需注意)
    個别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虛情假意請客”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存在偏差。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使用時,以古代政治制度含義為準。

提示:若需具體曆史事件分析(如南唐案例),可進一步提供方向以便補充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買宴的意思

買宴是指支付高價款待賓客、舉辦盛大宴會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買宴的部首為乙和宀,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買宴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詩經·大雅·九罭》,宴起義即以宴樂回饋賓客。

繁體

繁體字為買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寫作買宴。

例句

1. 他為了慶祝新店開張,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買宴。

2. 這個富商常常買宴來犒勞他的貴賓。

組詞

舉辦買宴、買宴招待、買宴款待、買宴好客

近義詞

設宴、設席、設宴款待

反義詞

告别、分手、離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