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堵的意思、按堵的詳細解釋
按堵的解釋
安居;安定。《漢書·高帝紀上》:“吏民皆按堵如故。”《舊唐書·代宗紀》:“既收京城,令行禁止,民庶按堵,秋毫不犯。”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設制久無更故,民如按堵,法比通衢。” 曹之骐 《騰越光複紀略》:“軍興之際,城中按堵如故。”
詞語分解
- 按的解釋 按 à 用手或手指壓:按鈴。按鍵。按鈕。按脈。按摩。 止住:按捺。按耐。按壓。 依照:按照。按理。按例。按說。按質論價。 考查,研求:按驗(審查驗證)。按察(稽查審察)。 (編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
- 堵的解釋 堵 ǔ 阻塞(?),擋:堵塞。堵擋。堵截。堵擊。堵嘴。 心中不暢快:堵心。 牆:圍者如堵。 量詞,用于牆。 古代鐘或磐十六枚編成一組,挂在一個架子上稱“一堵”。 姓。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按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安居、安定,多用于描述社會秩序或百姓生活的穩定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按:本義為“用手按壓”,引申為“抑制、依照”;
- 堵:原指“牆壁”,後衍生出“堵塞、阻擋”之意,但在“按堵”中取“安定”的引申義;
- 合義: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治理使社會恢複安定,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戰亂後秩序重建的場景。
二、文獻用例
- 《漢書·高帝紀上》
“吏民皆按堵如故”,指劉邦入關中後,百姓生活未受戰亂影響,依然安定。
- 《舊唐書·代宗紀》
“民庶按堵,秋毫不犯”,描述唐代宗時期軍隊紀律嚴明,百姓安居。
- 元代劉緻《端正好·上高監司》
“民如按堵,法比通衢”,比喻社會治理有序,法令暢通。
三、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政治、軍事治理的成效描述,如“按堵如故”;
- 搭配:常與“民庶”“吏民”等群體性詞彙連用,突出集體安定狀态;
- 現代延伸: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喻社會平穩或管理有序。
四、近義辨析
詞彙 |
側重方向 |
典型場景 |
按堵 |
治理後的秩序恢複 |
戰亂、變革後重建 |
安堵 |
日常生活的穩定 |
和平時期民生狀态 |
晏如 |
個人心境平和 |
文學化情感表達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舊唐書》等史書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按堵(àn dǔ)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含義豐富多樣。接下來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的介紹。
按堵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按(手)和堵(土),按的部首是扌,堵的部首是土。按的筆畫是5畫,堵的筆畫是10畫。
按堵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推測它出現的時代應該在漢字的早期。
按堵的繁體字為「按堵」,與簡體字的寫法基本相同。
古時候,按堵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按字在古時的寫法是「安」和「按」的結合,表示用手安撫、按捺。堵字的寫法也可能與現在不同,但古時候寫作什麼還無法明确。
以下是幾個例句,幫助理解按堵的用法:
1. 在處理矛盾沖突時,我們要善于調和雙方的矛盾,通過安撫的方式來按堵矛盾的發展。
2. 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按堵内心的不安。
根據詞義,可以組詞如下:
1. 安撫(ān fǔ):通過言語或行動來使人平靜下來,用以消除不安或恐懼。
2. 堵塞(dǔ sè):使通道、管道等被物體填滿,無法通過。
3. 壓抑(yā yì):為了控制情緒或壓制某種欲望而迫使自己保持沉默或節制。
按堵的近義詞包括:和緩、調和、撫慰、安撫等。
按堵的反義詞可能包括:激發、放任、寬容、開放等。
綜上所述,按堵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可以表示通過控制、安撫等方式來調節、平息矛盾、沖突或者情緒不安的狀态。同時,按堵也可以作為動詞來表示壓制、控制某種欲望或情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