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祀配享,以已故的功臣賢哲附祭于祖廟。 明 鄭曉 《今言》卷一:“時 徐 、 常 、 李 、 鄧 、 湯 、 沐 六王俟其卒,進侑,皆 太祖 所定也。”
“進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禮儀中的特定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進侑”指将已故的功臣或賢哲附祭于祖廟,使其與祖先共同接受祭祀。這一儀式體現了古代對功勳人物的尊崇,屬于“配享”制度的一部分。
字詞拆分
曆史用例
明代鄭曉《今言》記載:“時徐、常、李、鄧、湯、沐六王俟其卒,進侑,皆太祖所定也。” 說明明代初期,朱元璋曾親自規定六位功臣死後附祭祖廟的禮儀。
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明史·禮志》或鄭曉《今言》。
《進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接納、接待。它由一個部首組成,是一個動詞。
《進侑》的部首是辶(辵),由一個筆劃構成。
《進侑》的源自古代漢字,表示“接納客人”、“接待”等含義。
《進侑》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其原意并相同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多種寫法。盡管《進侑》的基本形态基本保持不變,但可以通過不同的人的書寫風格來有所變化。
1. 他熱情地進侑了我。
2. 酒店正在為新賓客進侑的準備。
可以與《進侑》組成的詞語: 進來、進化、侑食、進步、接待。
與《進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招待、歡迎、席接、招攬。
與《進侑》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拒絕、退避、遣送、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