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窮困的民戶。 唐 白居易 《别州民》詩:“稅重多貧戶,農飢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明 歸有光 《南京車駕司員外郎張君墓志銘》:“田有不均,丈量以寬貧戶。” 崇彜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惟曲班始於 鹹 同 之際,至 同 光 間為盛,其初僅三兩家,皆本地貧戶之女,或大家之婢。”
(2).貧家的門戶。 南唐 李中 《寄左偃》詩:“貧戶懶開元愛靜,病身纔起便思吟。”
“貧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指貧窮的家庭或個人,通常用于描述生活困苦、經濟條件極差的群體。該詞由“貧”(貧窮)和“戶”(家庭或個體)組合而成。
窮困的民戶
強調家庭經濟狀況的貧困,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稅重多貧戶”(唐·白居易《别州民》),或明代歸有光描述的通過丈量土地減輕貧戶負擔的政策。
貧家的門戶
從字面引申為貧窮家庭本身,如南唐李中詩句“貧戶懶開元愛靜”,體現貧戶生活狀态的簡樸與困頓。
“貧戶”與“低保戶”的區别:前者泛指貧困家庭,後者特指經政府認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
《貧戶》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家境貧困的家庭或戶口登記上被認定為貧困戶的人家。貧戶的家庭經濟狀況通常較為困難,生活水平低下。
貧戶的拆分部首是貝字底部的貝字旁,整個漢字由9個筆畫組成。
貧戶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王制》:“歲有薦畝之貧戶。”意為每年向貧困戶家庭征收一定面積的糧食。後來,貧戶一詞逐漸演化成形容貧困家庭的專用詞彙。
繁體字“貧戶”是對應貧戶的繁體寫法。
貧戶的古代漢字寫法多種多樣,如甚貧戶,窮戶等,不過現代通用的寫法是貧戶。
他們是這個村子裡最貧困的貧戶之一。
貧苦、貧瘠、貧乏、貧窮、貧困
窮人、貧窮者、貧困戶
富戶、富家、富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