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民費財的意思、勞民費財的詳細解釋
勞民費財的解釋
亦作“ 勞民傷財 ”。《新唐書·南诏傳贊》:“ 唐 之治不能過 兩漢 ,而地廣於 三代 ,勞民費財,禍所繇生。” 宋 司馬光 《應诏言朝政阙失事》:“信狂狡之人,妄興水利,勞民費財。”
詞語分解
- 勞民的解釋 .使人民勞苦。《晏子春秋·谏下二》:“寡人自知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伐萊公至自伐萊大旱》:“人君以不義勞民為可危。”.貧寒勞苦的民衆。 漢
- 費財的解釋 耗費錢財。《漢書·翼奉傳》:“今 漢 初取天下,起於 豐 沛 ,以兵征伐,德化未洽;後世奢侈,國家之費當數代之用,非直費財,又乃費士。”《宋書·武帝紀下》:“淫祠惑民費財,前典所絶,可并下在所除諸房
網絡擴展解釋
“勞民費財”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既讓百姓承受勞苦,又耗費國家或個人的錢財,常用來批評濫用人力物力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理解:“勞民”指使人民勞苦,“費財”指耗費錢財,合起來強調雙重負面影響(既勞民又費財)。
- 近義詞:與“勞民傷財”同義,可替換使用。
2.出處與背景
- 曆史典故:出自《新唐書·南诏傳贊》:“唐之治不能過兩漢,而地廣于三代,勞民費財,禍所繇生。”。該句批評唐朝因疆域擴張導緻民生負擔加重。
- 語境延伸:多用于描述政策失誤或不合理工程,如北宋司馬光曾用此詞批評濫用民力興修水利的行為。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如“此舉勞民費財,應立刻停止”。
- 感情色彩:含貶義,強調對資源浪費和民生負擔的批判。
4.現代應用
- 適用場景:常見于批評行政、經濟或社會活動中的浪費現象,例如大規模形象工程、重複建設等。
- 相關現象:如某些地區為政績盲目開發,導緻財政赤字與民衆不滿,即屬“勞民費財”。
5.擴展說明
- 與“勞民傷財”的差異:二者意義幾乎相同,但“費財”更側重經濟消耗,“傷財”隱含對財富的損害。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新唐書》或司馬光《應诏言朝政阙失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勞民費財》的意思
《勞民費財》是一個成語,意為給民衆增加負擔,浪費財力。形容政府或個人行為對社會和個人利益造成巨大損失,增加了人們的勞動和財務負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勞民費財》的拼音為"láo mín fèi cái"。
它的拆分部首為"力"和"貝"。
《勞民費財》一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勞民費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準書》中的一段話:“昔者晉平公殺等寬二人,欲以化民,殺人以至孝,獄以至孝。殺化民以至緻財”,表達了為了培養好的道德和行為舉措,政府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勞民費財》在繁體字中為「勞民費財」。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勞民費財"的寫法為「労民費財」。
例句
1. 這個項目的實施真是勞民費財,沒有給社會帶來實質的改善。
2. 政府的腐敗使得國家的建設變成了勞民費財的事情。
組詞
勞民方丈、勞民,下山勞翻、工勞民力、春常勞花、曲肱勞心。
近義詞
浪費財力、白費工夫、無謂消耗。
反義詞
勤政節約、高效利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