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尽性的意思、尽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尽性的解释

(1) [unconfined]∶由着性子

尽性地哭

(2) [try all one’s natural ability]∶尽量发挥天赋的个性

穷理尽性

详细解释

儒家谓人物之性均包含天理,唯至诚之人,才能发挥人和物的本性,使各得其所。《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孔颖达 疏:“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禀之性。”《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汉 郑玄 注:“尽性者,谓顺理之使不失其所也。”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道尊德贵,所以名称并闻;尽性穷神,所以身心不动。” 明 方孝孺 《尚友斋记》:“古今一理也,智与愚一性也,能穷理而尽性,虽即吾身为 孔 孟 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尽性”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尽性”指充分发展、实现人或事物的本性或天赋。《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尽量发挥天赋的个性”(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这一概念强调顺应自然禀赋,达到个体潜能的极致状态。

二、哲学与伦理学内涵

在儒家思想中,“尽性”是修身的核心目标。《礼记·中庸》提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意指通过真诚的修养,使人固有的善性得以完全展现,进而推及万物(来源:《礼记·中庸》)。《周易·说卦传》亦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将“尽性”与探究规律(穷理)、通达天命(至命)并列,构成完整的认知与实践体系(来源:《周易·说卦传》)。

三、引申义与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尽性”可引申为:

  1. 情感宣泄:如“尽性痛哭”,指毫无保留地抒发情感;
  2. 行为彻底:如“尽兴而为”,形容行动酣畅淋漓,不受拘束(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四、权威参考依据

  1. 古籍经典:
    • 《礼记·中庸》:“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尽性者,谓知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尽其力。”
  2. 现代辞书: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尽性,充分发挥本性或全部性情。”(语文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尽性,谓充分发挥人或物的本性。”(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古籍原文引用自通行校勘本,现代辞书释义均依据最新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尽性”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1. 基本含义

    • 由着性子行事:指不受拘束地表达情绪或行为。例如“尽性地哭”。
    • 发挥天赋本性:指充分展现人或物的天然特性,如《易经》中“穷理尽性”的表述,强调通过探究事物规律来实现本性的完全展现。
  2. 儒家哲学内涵 源自《易·说卦》与《礼记·中庸》,认为只有“至诚之人”才能达到“尽性”境界,即:

    • 穷究万物之理(穷理)
    • 使人、物各循其本性发展(尽性)
    • 最终通达天命(至命) 这一过程体现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
  3. 用法示例

    • 文学语境:常见于“穷理尽性”“尽性知命”等哲学表述。
    • 日常语境:多用于描述情感宣泄,如“他尽性地发泄情绪”。

注:现代使用中需注意区分语境,避免混淆其哲学深意与字面含义。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词典》或《礼记》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博物馆薄幸彩色憯悴察举长垜城廓串门子出车殄寇出饯村里戴头等列夺彩匪唯風麗奉书黻衣勾捉贯酣轱轮猴头猴脑黄公隳节败名检查员叫啸交椅枅栌浸剂眷异钜夫口松宽闲梁山伯吏能懋官明代明远谬说木香南洋公学尿壶偶年披风七尺锲梓倾柯卫足清乐冗繁闪诳输估顺子探照灯王葛维文无漏贤孙销售员徙废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