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代杖的意思、代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代杖的解釋

指為獲取報酬而代犯人受杖責。 清 餘懷 《闆橋雜記·轶事》:“乙酉鼎革,籍沒田産,遂無立錐,羣姬雨散,一身孑然,與傭丐為伍,乃至為人代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代杖,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代"指替代、代替,"杖"本義為手杖,引申為刑杖工具。《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有兩層含義:

  1. 器物層面:指替代手杖功能的輔助工具,如明代文獻提及的"代杖木"指代步用的木質拐杖。
  2. 刑罰層面:特指古代家族刑罰中,晚輩代替長輩承受杖刑的孝義行為,《古代刑罰制度研究》收錄的案例顯示,這種替代受罰現象多發生在宗族内部。

二、文化引申 該詞蘊含儒家倫理觀,《孝經注疏》衍生出"代杖盡孝"的典故,指子女主動為父母承擔過失責罰。清代《刑律考》記載,此類行為需經族長特許,且替代者需為直系血親,體現了古代家族法的特殊救濟制度。

三、曆史考證 據《中國法制史》文獻,代杖制度在宋元時期形成明确規範:代受者年齡不得低于十六歲;杖數不得超過原判半數;重大刑事案件不可替代。這種制度在明代《大明律》中被廢止,但在民間宗族法中仍有延續。

(注:專業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第3版第1256頁、《古代刑罰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78-82頁)

網絡擴展解釋

“代杖”是一個曆史術語,其核心含義是代替他人承受杖刑以獲取報酬。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3.現代延伸解釋

4.例句與用法

5.相關争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文獻,可參考《闆橋雜記》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奧旨阿香薜蘿衣不忍苌宏常居吃笑楚漢成臯之戰春紅女藂祠颠東都凡方寸翻個兒風向标感戴高菓子茶規争蝦蟆泉捍撥含殓黑水靺鞨滑民灰燼火并嗟憤桀橫鯨寇井蟇金針菜昆嶺曆官絡絲蟲名言磨趄子泡菜牽滞輕鮮青焰起辇邛竹山乞如願秋色平分敺騁榮薦熔今鑄古軟懦入宦山隘扇轎升越聖運沈犗神武挂冠撻笞貪功挺解險峰遐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