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消殄的意思、消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消殄的解釋

滅絕。《後漢書·爰延傳》:“使積善日熙,佞惡消殄,則乾災可除。”《晉書·王獻之傳》:“及至載宣威靈,強猾消殄,功勳既融,投韍高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消殄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消”和“殄”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徹底消滅、滅絕。該詞帶有強烈的書面語色彩和終結意味,多用于描述事物被完全清除或消亡的狀态。以下從釋義、語素分析、用法特征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一、釋義

  1. 徹底滅絕

    指事物被完全清除、不複存在,強調消滅的徹底性和不可逆性。

    例:“疫病流行,若不嚴控,恐緻生靈消殄。”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義項,釋義為“滅絕;消滅”。

  2. 消亡殆盡

    側重描述事物逐漸衰敗直至完全消失的過程。

    例:“古禮之制,今已消殄無存。”

    來源:古典文獻中常見此用法,如《漢書·叙傳》顔師古注:“消,盡也;殄,絕也。”


二、語素解析


三、用法特征

  1. 語境特征

    • 多用于描述災難、物種、文化、制度等宏觀事物的消亡,如“災疫消殄”“古法消殄”。
    • 隱含不可挽回的終結性,區别于“減少”“削弱”等漸進性詞彙。
  2. 語體色彩

    • 屬書面語,罕用于口語。
    • 常見于曆史文獻、政論、文言作品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3. 搭配對象

    常與表負面或珍貴事物的名詞搭配:

    • 災禍類:兵災、疫疠、禍亂;
    • 文化類:禮樂、舊俗、遺迹;
    • 生物類:種族、生靈。

四、權威文獻例證

《漢書·叙傳下》:

“炎炎燎火,亦允不陽。未殄厥愠,亦喪厥芳。”

顔師古注:

“殄,絕也……言欲絕其怒,而芬芳亦亡,喻兵兇戰危,終緻消殄。”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釋義強調戰争導緻徹底毀滅。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

    (釋義來源:第7卷第148頁“消殄”詞條)

    鍊接:[暫未開放公開電子資源]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語素分析依據“消”“殄”字條)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4年。

    (用法特征歸納參考)


“消殄”是具文言色彩的動詞,強調事物被徹底根除或自然消亡的結果,多用于曆史、文化等嚴肅語境,需結合具體對象理解其終結性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消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tiǎn,其核心含義為滅絕、消亡,多用于描述某種事物或勢力的徹底消失或終結。該詞具有古典色彩,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

具體解析:

  1. 詞義構成

    • “消”指逐漸減少、消失;
    • “殄”本義為滅絕、盡絕(如“殄滅”“暴殄天物”)。
      二者組合後,強調事物從衰減到徹底消亡的過程。
  2. 例句解析
    例句“及至載宣威靈,強猾消殄,功勳既融,投韍高讓”()中,“強猾”指強橫兇惡的勢力,“消殄”則生動描繪了這些勢力被徹底鏟除的狀态,體現威嚴與不可逆轉的結果。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或正式文體中,描述自然力量、敵對勢力或社會現象的消亡,如“災禍消殄”“敵寇消殄”等。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滅絕”“消亡”“覆滅”等詞替代“消殄”。若需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确認其搭配與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弊亂不當人遲夷寵辱皆忘充值垂綸逴跞大君單徕打牙配嘴瞪愕端穎發魁放伐飯飼俸積負材任氣敷霜改蔔歡躍狐妖簡撮祭奠濟濟翼翼舊夢壼闱兩手加額臉模子領務僇人末尼教拍打牌樓泡澡剽傷琵琶别抱清铄輕裝上陣秦餘望琦玩啓知榷筦衢室冉冉纏纏桑幹商籌少庭世縣時遇束發小生書劍飄零説詞淘洗恬波挑精揀肥危劇文德鑲邊消憊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