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近體的意思、近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近體的解釋

(1).即近體詩。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 李嶠 、 沉 、 宋 之流,方為律詩,謂之近體。”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體凡》:“其所變詩體,則聲律之葉者,不論長句、絶句,概名為律詩、為近體。” 章炳麟 《辨詩》:“物極則變,今宜取近體一切斷之, 唐 以後詩,但以參考史事存之可也。”參見“ 近體詩 ”。

(2).貼身,緊挨身體。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嘗聞尚衣縫人雲:‘上近體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近體"是漢語中的專業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文學體裁: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 這是"近體"最常用且最核心的含義。它特指在唐代成熟定型、與"古體詩"(古風)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其核心特征在于嚴格遵守特定的格律規範:

  1. 句數固定:主要有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三種形式。
  2. 字數固定:每句字數統一,五言或七言。
  3. 押韻嚴格:必須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能換韻或鄰韻通押(部分首句可借鄰韻)。
  4. 講究平仄:詩句中字音的平(平聲)仄(上、去、入聲)必須按照固定的格式交替排列,形成抑揚頓挫的聲律美。
  5. 要求對仗:律詩的颔聯(第三、四句)和頸聯(第五、六句)必須使用對偶(對仗)修辭,詞性、結構需兩兩相對。 近體詩的形成标志着中國古典詩歌在形式上的高度成熟和規範化。 據王力《漢語詩律學》界定,近體詩嚴格區别于形式相對自由的古體詩,其格律規則是唐代及以後文人創作的重要準則。《辭海》和《現代漢語詞典》均将此義列為首要解釋。

二、書法術語:指楷書 在書法領域,"近體"有特定指代:

  1. 指楷書:特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結構方正、筆畫規整的楷書字體。這裡的"近"意指其相對于更古老的篆書、隸書而言,是"較晚近"出現的規範字體。
  2. 區别于"古體":與文學中的"古體詩"類似,書法中的"古體"通常指篆書、隸書等早期字體,"近體"則指楷書。啟功在《古代字體論稿》等著作中常使用此分類。
  3. 引申義:有時也泛指相對于篆隸而言較為晚出的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

現代語言學引申(較少用) 在極少數現代語言學讨論中,"近體"可能被用來指代結構或功能上接近實詞的詞類(如某些副詞、代詞),但此用法遠不如前兩者普遍且缺乏嚴格定義,主要見于個别學者對"體詞"(名詞性成分)概念的延伸讨論中。

"近體"一詞的核心在于其"相對于古代規範"的含義。在文學中,它指唐代确立的、區别于古體詩的格律詩體;在書法中,它指區别于篆隸的楷書。這兩個領域是其最權威、最通用的應用範圍。理解"近體"需結合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及與之相對的"古體"概念。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近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1. 文學術語:近體詩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與古體詩相對,包括律詩和絕句。其特點為:

    • 嚴格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規則;
    • 句數固定(如律詩八句,絕句四句);
    • 代表詩人有杜甫、李商隱等。
  2. 日常含義:貼身或接近身體
    用于描述物體緊挨身體的形态,如明代文獻記載“近體衣用松江三梭布製”。

使用注意:現代語境中,“近體”多指近體詩;若涉及衣物、物品等描述,則可能取“貼身”之意。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陂量北向戶碑志表函慘惕長星摐摐叢龐翠晶打鬨大有起色得鳳掂算刁蹬二朋犯教浮翮告珠玉貢嘎山搆間貫徹始終孤鹜好了瘡疤忘了痛黃蒙蒙虺蛇減等奸譽狡滑膠體機耕隊及冠谲狯款要勒面掠殺鍊風獵奇麟閣像鱗浪蠪蚳鸾颠鳳倒南野拿雲手破壞氣籠商标注冊沙咤利升花水渖液時式手不幹淨舒歗甜頭銅堤頹沲仙廚香地襄王夢憲聽喜行于色